法律知识

花炮业:是“堵”,还是“疏” 地方政府的两难抉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1-30 06:08
人浏览

也许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像花炮那样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一边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需求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一边是时有耳闻的血淋淋伤亡事故的惨痛教训,孰是孰非,孰轻孰重?
几乎每到春节都要爆发一场有关“堵”还是“疏”、“禁”还是“放”的争论。到现在为止,这场持续几年的争论依然没有权威结论。
步履维艰的我省花炮业将何去何从?
“春节前能拿到生产许可证就不错了”
面对眼前的丰盛大餐,饥肠辘辘的食客却不能下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南阳市桐柏县合甫花炮厂的厂长杨广富以及众多停产的花炮厂的负责人,更为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众所周知,春节前后是烟花爆竹消费旺季,但面对市场他们却因停产而无法提供产品。
“今年的市场就不用提了,肯定要拱手让出去了,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拿到安全生产许可证,没有证就意味着根本不可能组织生产。”在位于金水路上的河南省烟火与爆破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记者见到了来郑州办事的杨广富。他说他现在最希望的是能在春节前拿到许可证,节后组织开工。
据杨广富介绍,合甫花炮厂虽是1992年建起的小厂,但建厂1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2000年根据国家对花炮产业的整顿要求,脱离小作坊,走工厂化和规范化的路子,厂子也搬到离县城20多公里的荒坡上。工厂重建全部按烟花爆竹行业标准设计,当时经公安系统一次性验收合格。
花炮虽是小行业,却也经历了行政体制改革的阵痛。
2004年6月,按国家体制改革要求,对花炮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权要移交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系统只负责花炮产品的运输环节安全和取缔非法生产窝点。按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安监局)的规定,只有重新进行安全评价,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生产。因此,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省的花炮企业绝大多数都处于停产状态,合甫花炮厂也不例外。据说,自从2000年以后,由于各种原因,花炮厂停产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由专业部门重新出具的评价报告我们已经送到省安监局,省安监局也于1月5日受理。按照有关规定,安监局要在受理后4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才能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
拿到安全许可证,本来按照国家规定是可以生产了,但杨广富的看法并不那么乐观:“拿到许可证,让不让生产还不一定。”因为前段时间县里召开的安全会上有风声,要想恢复生产不那么容易。
据协会介绍,到去年底,省安监局接收过来的企业也就130多家。现在一部分企业像合甫花炮厂一样,已经由专业公司出具了安全评价报告,正在等着省安监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由于验收工作刚着手进行,加上省安监局相关处室人手有限,所以到现在为止,全省也只有许昌等地的10多家企业拿到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按照这个进度,春节前有可能拿到许可证的企业也就二三十家。
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花炮消费大省,按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0元左右的烟花爆竹,全省算下来就是近10亿元的市场。现在除了个别非法加工点偷偷摸摸在加工外,正规企业基本上全部停产,这也就意味着这么大的市场今年要拱手让与外省的企业了。
谁能给我们一个“禁产”的理由?
和杨广富在花炮协会不期而遇的还有南阳邓州市鸣光花炮厂的厂长赵国军。据他反映,由于相关部门不支持,光是评价就费了不少周折,专家前后去了两次才出具评价报告。他和杨广富一样,对能不能拿到许可证、能不能生产抱有同样的担心:省安监局发放许可证要征求下级意见,如果当地安监部门强烈反对的话,他很有可能就拿不到许可证。
“假如不能生产,原来为达标花钱征地,建厂房,购买相当数量的原料、半成品,算下来每家的损失都不小。”杨广富忧心忡忡,更让他担心的是不少人将因此失去生计,生活重陷贫困。
如果说杨广富和赵国军的“复产梦”遇到的是有形或无形的消解,而横旦在濮阳市大大小小的花炮厂面前的却是结结实实的一堵“生死墙”。
去年12月初,省内一家媒体刊登出消息,从即日起,濮阳市辖区内所有烟花爆竹生产活动一律取缔。
消息传出,濮阳市许多花炮厂感到难以置信,特别是以此为生的花炮专业村,村民四处奔走,打听消息,寻找解决办法。记者曾接到濮阳方面打来的3次电话,呼吁媒体关注。
在协会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濮阳市全体花炮厂写给省政府的信,信中请求政府严格执行国家的“三农”政策,尽快给予答复,给广大炮农一条生路。
据濮阳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花炮厂负责人介绍,自去年4月和8月,召开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管理会,要求取缔专业村,转变为正规化工厂以后,他们就积极响应号召,请省里面的专家重新绘了图纸,按新的行业标准重新整建厂房,前后投入了不少资金,不少家庭把家底都掏光了,才把新厂建起来,“如果厂子垮了,不少人将因此倾家荡产,生活难以为继”。
记者电话采访了濮阳市安监局危险和化学品监督管理科(以下简称危化科)刘科长,却听到另外一种声音。
他说花炮业在濮阳市属于传统产业,大多是花炮专业村的农户进行季节性生产,生产条件简陋,规模较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违规操作很多,如果按国家标准从严要求,达标的也没有多少。虽说管理上有标准,但由于安全意识不强,一般很难做到,况且他们是季节性生产,很不便于监督管理,安全隐患一直难以杜绝。基于以上原因,他们建议取缔烟花爆竹厂,从此也不再审批,濮阳市整体退出烟花爆竹生产行业。
对“规模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不达标”的说法,协会并不认同,因为“到目前为止,濮阳市已经有3家企业通过评价,濮阳县、清丰和范县各有一家”。 [page]
协会副秘书长孙时昌,此前曾在省公安厅治安处从事过六七年的危险化学品和爆炸物品的监管工作,对我省的花炮行业相当熟悉。
他提到省内几宗类似情况,新乡市前年宣布全部取缔花炮生产业,不少厂家和新乡市政府打官司,现在厂家赢了官司,但还是生产不了。平顶山市的叶县,有几个厂子也被取缔了,最后也是打官司,同样是赢了官司,却不能生产。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还是地方政府的因噎废食,其实,我们的民俗决定了生活中烟花爆竹不可少,地方官员应该用正确的心态对待这个发展中的产业,而不是一禁了之。”他说。
省安监局危化处的钟友元处长,则直言不讳地说,有些地方政府怕出事,采取封堵的办法,效果并不好,堵狠了,因为有市场需求,他们会进行地下生产,安全问题更不好控制,作为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凡是生产企业,都要经过安全评价,然后经审核再发生产许可证,无证经营要坚决取缔,如果当地政府强令对整个行业取缔,生产企业告政府不作为怎么办?
经济效益和生命安全,能兼得吗?
一提起花炮生产,很多人认为是高危行业,首先联想到的是血淋淋的伤亡现场,更有人把花炮业称为“火药桶经济”。每次花炮厂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件,都把人们对花炮所带来的美妙感觉抵消几分。对花炮业的大力打压,也多来自于此。
事实究竟怎样呢?
省烟火与爆破协会烟火专家、高级工程师郭祥熙,是原中国兵工学会烟火学会秘书长,和火炮打了一辈子交道,现在还兼任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员。
他认为,人们对花炮业的认识有一些误区。其实,烟花爆竹生产事故率远远低于煤矿和交通,花炮业一年的产值是150个亿,一般死亡几百人,同我国交通一年死亡11万人的状况相比,不能算是大数字。另外,发生事故的也大多是家庭手工作坊,真正的正规化工厂很少出事。这就意味着,加强监管,是完全能把事故率降下来的。
他解释说,去年10月4日广西浦北县发生的事故,死了25个人,就是由于安全距离不够,一个地方的事故引发连锁反应造成的。如果按标准建厂房,应该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严格按国家标准管理,不能说一点小事都没有,毕竟花炮属于高危行业,但他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按照国家标准实行“三定”,定点,定员,定量,一般不会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这么多的事故发生之后,其实大家对安全问题非常重视。”杨广富说,现在厂里每个车间只配一个人,即使有伤亡也不会很严重,不会群死群伤,另外,标准要求每个工人面前放置的火药不能超过1000克,两个加工点相距14米,厂里的安全标准就更高,规定每人面前放火药不得超过500克,相距还是14米,这样一旦出事,有可能受伤,但不大可能死人,另外,一个地点出事也不会引发连锁反应。
郭祥熙认为,采用新技术和进行工艺上的创新也能降低事故率。以前我国花炮行业所发生的事故90%以上都是由于氯酸钾太敏感加上违规操作造成的。国家公安部1999年就曾发文禁止在花炮行业使用氯酸钾作氧化剂,但一直是屡禁不止,现在河南已经发明了取代氯酸钾的安全型复合氧化剂,如果厂家能改变习惯采用安全型氧化剂,也能降低不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说烟花爆竹是高危行业,整体取缔也许在政府看来很容易,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每一个投资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生产经营,都应该受国家法律保护,国家从来没有规定烟花爆竹生产是非法,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整体取缔显然缺乏法律上的依据。
再者,正如濮阳花炮从业者所反映的,除了生产烟花爆竹外,他们不会别的技术,除了几亩薄田,也没有其他经济收入,烟花爆竹生产就是他们的经济支柱,如果这个营生也断了的话,他们该如何生活?
花炮产业的未来:“浏阳模式”还是“辛集经验”?
我省是花炮消费大省,但长久以来,产业发展缓慢,在全国也只居于中游水平,而各市之所以敢拿花炮业开刀,也因为它经济贡献不大,上规模的企业不多,像花炮业年产值上百万的企业就已经算是大企业了,同其他行业相比,规模小得多。
而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不仅占据了全国大部分市场,出口量也很大,已经发展成当地的支柱产业,像花炮之乡浏阳,年产值已经达到了20多个亿,一年的税收就有4亿多,还有花炮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浏阳花炮”。
而据史书记载,河南的花炮技术宋朝时在全国都是领先的,甚至到了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和国庆10周年庆典所使用的烟花还有不少是河南生产的,以后才逐渐衰落。
如今河南举行大型烟火晚会,像郑州去年烟火晚会所采购的90万元烟花和新乡举办晚会所采购的150万元的烟花,大都是从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等省购进的,河南的产品还满足不了本地市场的需要。
孙时昌认为,河南有发展花炮产业的基础,各级政府应该提倡、扶助这个行业的发展,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也并非没有前途。
“中国花炮之乡”湖南省浏阳市,就用现代管理模式改造传统操作方法,走出了高危花炮产业的新路子,也许对我省不无借鉴。
从2000年以来,浏阳市通过工厂化改造摒弃了家庭作坊式生产,2003年,浏阳市1134家花炮企业共创造就业岗位30万个,实现产值26.9亿元,为全市120万农民提供的人均收入已达1000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让人羡慕的还有极低的伤亡率,安全生产事故从1999年的38起、死亡68人,下降到2004年的12起、死亡18人。浏阳已经成为全中国最安全的花炮生产基地。
但事实是,在全国大多数地方,“社会对民众生命越发的尊重、高层对爆炸事故责任的严厉的追究、媒体对事故不懈的报道,都使得一些地方政府挥刀砍下这个行业,永不在这个高危行业下舞蹈”。 [page]
2000年7月,江苏省政府作出决定,当年关闭省内所有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广东“江门惨案”发生后,广东省政府也决定关闭省内所有烟花鞭炮生产厂。这之后几年间,各省或各地也不时传出“禁产”的消息。
也许辛集市的经验可以作为取缔花炮产业的范本。
曾发生“7•28”郭西烟花爆竹厂爆炸事故的河北省辛集市,2003年当年全部退出烟花爆竹生产,政府引导花炮生产厂家转行奶牛饲养等行业,从而结束了花炮之乡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这些企业顺利转产,辛集市拿出100多万元对它们进行补偿,还出台了鼓励烟花生产企业转产奶牛饲养业的办法,对所有烟花爆竹企业的存货也都进行了清理。
因此,也有专家认为,我国的烟花鞭炮主产地是湖南、江西、广西和江苏等地。其中,湖南浏阳和醴陵、江西上栗和万载、广西合浦的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4,销售额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而包括河南在内的其他省份虽然也有零星分布,但产业规模偏小,形不成气候,在安全监管方面难以做到严格管理。因此,烟花鞭炮生产应从一些零星生产的省份向主产地集中,这也符合产业向优势地区转移的趋势。
取缔一个行业,肯定会有阵痛,也许我省一些市的做法,初衷是为了保证生产安全,但由于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使效果打了不少折扣。如果能像辛集市那样,把善后工作做好呢?也许就不会引起那么大的波折了。
是像浏阳那样严格管理,对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提升,还是干脆像辛集那样,全身而退,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另谋他就呢?何去何从,这恐怕是我省的花炮行业和管理部门都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