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提示:梅雨天慎防食物中毒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13 22:25
人浏览

三、四月份,梅雨季节,空气潮湿,很多食物都容易在这个季节发霉、变质,滋生细菌及其他有害物质。据日前国家卫生部通报的2006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情况显示,其中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是死亡人数最多的食物性中毒。中毒原因主要以四季豆、扁豆、菜豆等加热温度、时间不够和误食毒蘑菇、河豚鱼等有毒动植物引起为主。为此,南方日报特别向各位读者介绍一些常见食物易变质产生毒素的情况,以及相应的预防、选购措施。

霉变甘蔗吃不得

日前,广州市食安网发出警示,食用霉变甘蔗会中毒甚至死亡。而河南省卫生监督部门最近也发布食物中毒预警称,春季甘蔗更易霉变,应注意预防食物中毒。

据介绍,春季正是甘蔗上市的销售旺季。而最近,天气潮湿,甘蔗更容易发生霉变,霉菌侵入甘蔗后,将会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食用后易引起中毒。据卫生监督部门专家介绍,霉变甘蔗中含有毒素3-硝基丙酸,会引起中毒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般在进食霉变甘蔗2小时~8小时后发病。轻者出现呕吐、头晕、头痛;重者会出现眼球偏侧凝视、复视、阵发性抽搐,四肢僵直、头昏目眩,手呈鸡爪状,甚至会昏迷、呼吸衰竭、死亡,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病率达50%。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专家提醒,市民在购买甘蔗时一定要注意,食用时更要留心辨别。优质甘蔗茎秆粗硬光滑、端正而挺直,富有光泽,表面呈紫色,挂有白霜,无虫蛀孔洞。劣质或霉变甘蔗常常表面色泽不鲜,每节之间或小节上可见虫蛀痕迹。劣质甘蔗纤维粗硬,汁液少,有的木质化严重或结构疏松。霉变甘蔗纵剖后,剖面呈灰黑色、棕黄色或浅黄色,纤维中可见杂有粗细不一的红褐色条纹。而且要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新鲜,蔗肉色略深,剖面灰黑色、浅黄色、淡褐色或粉红色的,切不可吃。此外,优质甘蔗汁多而甜,渣少。霉变甘蔗往往有酸霉味及酒糟味。选购时若闻到甘蔗无味或略有酸味、霉味、酒糟味的,千万不可食用。

清明前后需谨防河豚中毒

清明前后,河豚鱼产卵时节是河豚最肥美时,同时也是河豚鱼中毒事件高发时期。近期,上海、广东、山东、淅江等地卫生厅、食安办均先后发出食品安全预警,告诫消费者勿食河豚。

据专家介绍,每年3-4月份河豚从海洋回游到长江下游地区产卵。此时的河豚皮下脂肪含量最高,肉质鲜美,但体内却含剧毒。河豚所含毒素主要聚集在内脏、血液、皮肤、鳃等处,以生殖器官和肝脏所含毒素最多,2-5月卵巢发育期间毒性最强。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界发现的最毒非蛋白毒之一,其毒力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一粒河豚鱼籽的毒性足以让几十人丧命。而且河豚毒素是强效呼吸抑制剂,会使动物呼吸突然停止。现在很多市民认为人工养殖的河豚没毒,可以随意吃,其实不然。养殖的河豚鱼毒性只不过比野生的要小。

专家指出,如果误食河豚中毒,最快十几分钟就有反应。中毒者出现舌尖麻木、恶心呕吐,随后发展为四肢、骨骼肌肉麻痹,进而出现行走困难,发声、呼吸困难,最后出现呼吸中枢神经中毒症状。如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可在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内死亡。一旦出现中毒的早期症状,应马上送医院。

专家提醒,不要擅自吃沿海地区捕捞或捡拾的不认识或未吃过的鱼。在购买鱼类时应注意辨别,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鱼类内脏;市场上违法销售的河豚鱼干制品,有些是利用死的河豚鱼加工的,因放血不彻底,毒性更强。

陌生野菜不要吃

春暖花开,绿草茵茵,不少农贸市场摊位上的野菜成了市民竞相购买的“新宠”。据了解,野菜不仅能丰富餐桌,它还有防病治病的保健作用:如荠菜具有健脾和胃、明目止血、利尿解毒功效;马兰菜清热解毒,止血利尿,对牙龈出血、肝炎、小儿高热、惊风等有一定的功效;苜蓿是止血、定喘的良药;马齿苋消炎、清凉、解毒,有预防痢疾的作用,并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等病症,食之常获良效;苜菜、蒲公英有清热解毒作用,是患肝炎和糖尿病人的佳肴;徽菜具有清热、降压作用,尤其适合患高血压病的老人食用;木耳、蕨菜等可防治癌症。 [page]

不过,营养学专家提醒人们,春食野菜当慎重。如苦菜性味苦凉,有解毒、败火之功效,但过量食用则可伤人脾胃、青菜含有生物碱,为凉血止血药物,常食则可致人脾胃虚寒、血淤。还有许多的野菜都以其偏颇之性对久食者产生危害。

有专家还提醒,不认识的野菜不要吃,在食用野菜时要彻底清洗,并用开水过一下;过敏体质的人不宜食用野菜;平常服止痛药、磺胺药者,吃野菜应慎重。

四季豆应避免凉拌吃

近年来,我省已经发生多起食菜豆中毒事件。据介绍,菜豆包括多种可食用的豆类,其中“四季豆”广东人又称为菜豆、玉豆或龙牙豆。“面豆”是我省部分山区近年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