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乳饮料多含违规添加剂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11 10:56
人浏览

酸酸甜甜又奶味儿十足的乳饮料是孩子们的 “最爱”。不过,近日有市民爆料称,多数乳饮料中都含有安赛蜜、甜蜜素等甜味添加剂,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这些合成甜味剂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是不允许出现的。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婴幼儿不适合吃含有合成甜味剂的食品,因此,多数针对孩子们推出的乳饮料实际上并不适合6岁以下的婴幼儿饮用。消费者建议乳饮料标出适合人群。

乳饮料添加甜味剂

这些乳饮料根本就是在打‘擦边球’。”市民林女士不到5岁的女儿酷爱喝乳饮料,而林女士却在无意之中看到,该乳饮料中含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其中包含安赛蜜、阿斯巴甜等甜味剂。她查询有关规定发现,这些添加剂虽然是国家允许添加在食品中的,但是不允许添加在婴幼儿食品当中,因为它们会对婴幼儿身体健康造成损害。随后,林女士向生产这款乳饮料的厂家提出质疑,但厂家却表示,这些添加剂严禁添加于婴幼儿食品之中,但是他们所生产的饮品并不是婴幼儿食品,因此不存在添加违禁添加剂之嫌。

婴幼儿钟爱乳饮料

昨日,记者来到中山路上一家大型超市。在饮料专柜,记者看到了各种品牌、口味的乳饮料,随手拿起一盒“蒙牛酸酸乳”,食品成分一栏密密麻麻地印着一堆食品添加剂的名字,其中安赛蜜、阿斯巴甜等甜味剂赫然在列。同样,记者又在娃哈哈等品牌的乳饮料的配料表上看到了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等甜味剂的名字。

“这些乳饮料肯定最受小孩喜爱,口感酸酸甜甜还有股奶味儿,加上很多家人认为‘有营养’,所以销量不错。三岁、五岁的孩子都喝。”超市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乳饮料的价格不低,甚至高过了纯牛奶,但一些家长和女白领非常买账。在销售人员的介绍下,记者发现,娃哈哈、蒙牛、可口可乐美汁源等品牌还推出了儿童乳饮料,不仅造型卡通,在包装上还突出了 “儿童”、“营养”等字眼,就是这样的产品也含有前述一种或者多种添加剂。

甜味剂添加有规定

昨日下午,记者从网上了解到,在我国,人的年龄段有着严格划分,1岁以下为婴儿,1至6岁为幼儿,6至14岁为儿童(即少年儿童)。由于婴幼儿自身免疫力差,需要特殊保护,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对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断奶期食品都做了特殊规定。记者翻查该标准发现,婴幼儿食品中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种类非常有限,其中并不包括甜味剂。

“这说明在普通食品中虽然可以使用安赛蜜、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剂,但婴幼儿食品是例外,不可以使用。”市质监局食品部的相关专家表示,绝大多数企业也都严格执行《标准》,不在婴幼儿食品中添加安赛蜜等添加剂,但儿童乳饮料不是婴幼儿食品,可以添加,“这就提醒年轻父母,在给6岁以下孩子买东西吃时,一定要慎重购买乳饮料以及非婴幼儿专用食品”。而据相关营养专家介绍,婴幼儿之所以不适宜吃含有化学合成甜味剂的食品,是因为化学合成的甜味剂食用后不易分解,易对肝脏造成损害。(记者 王婷 摄影报道)

标注上适合人群

采访中,记者把采访到的相关情况告知了几名年轻父母,大家对此都很惊讶。市民康女士表示,现在很多功能饮料、婴幼儿奶粉上都标注着适宜人群,乳饮料为什么就不能标注适合人群呢?

康女士认为,乳饮料的品牌、种类越来越多,很多都是针对6岁以上的儿童,甚至是成年人的,而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经常误买给6岁以下的婴幼儿喝。为了保护下一代的身体健康,建议厂家在乳饮料的外包装上标明适合人群,以及突出产品中所含的一些添加剂,对婴幼儿和儿童饮品做出界定和划分,给消费者以正确的消费指导。[page]


青岛早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