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固体饮料噱头多 “粉粉”族当心添加剂过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31 14:28
人浏览

  固体饮料噱头多 “粉粉”族当心添加剂过量

  调查发现,市场上的固体饮料大概分为咖啡、奶茶、巧克力奶类,果汁速溶品类,杏仁、核桃、藕、莲子等食物磨粉类,燕麦以及相关产品类,豆浆类,茶类、花粉类等。每种产品 (除茶)的成分表中,都含有不同比例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说:“几乎所有的食品都会存在添加剂,对待食品添加剂不需要谈即色变。但是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否则很难判断安全问题。”

  目前,市场上常见固体饮料的添加剂主要有增稠剂、稳定剂、植脂末、乳化剂、抗结剂、酸味调节剂、阿斯巴甜等十几种。而其中,一些添加剂的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名称不同,何计国说,“增稠剂与稳定剂实际上是一种东西,只不过不同厂家的叫法不同或者是出于不同添加目的,再如植脂末中的氢化植物油,也有厂家叫精制植物油。”

  营养强化剂不是越多越好

  在一些固体饮料产品的成分表中,会标明添加维生素C、B族维生素、大豆蛋白、生物碳酸钙等营养强化剂,甚至在某品牌的VC速溶品的成分表中包括了维生素C、维生素 B2、维生素B6、β-胡萝卜素、碳酸三钙等五种营养素。何计国说,“营养强化剂不同于食品添加剂,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每种营养素的吸收都是有一定限量的,消费者应谨慎购买。”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购买含维生素C的固体饮料,在冲制时不要使用开水,否则会破坏维生素C。

  不存在“无糖食品”

  事实上,“无糖标准”并不存在,而真正的“无糖食品”也是没有的。何计国说,一方面,无糖食品一般需要在标签中注明含糖量和种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无糖” 的专业标准。另一方面,何计国说,几乎任何一种食品或饮品都不可能真正做到“无糖”,只能是无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能被人体快速吸收的糖,“像某些固体饮料中标注的淀粉、麦芽糊精等,最终的产物也是糖类。”

  网售固体饮料不靠谱

  不得不承认,在网络中还是有一些品质很好的固体饮料,但市场一大也难免会良莠不齐。何计国说,“不建议在网络上购买固体饮料,特别是声称天然的、自制的那种。一些人认为,不经过工业添加的产品安全,实际上这种是最不安全的。”

  食品添加剂是对食品行业的一种贡献,如果没有添加剂,某些微生物很难控制;而且很难控制氧化。“微生物和氧化都会生成很多有害物质。” 虽然某些企业产品的食品添加剂不符合标准,造成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但实际上这些自制的“三无”固体饮料对健康的威胁更大。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