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浙江一旅社深陷“假发票门” 涉案金额1100万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9-22 23:45
人浏览
记者联系温岭陷入“假发票门”的旅行社负责人时,电话那头不断传来叹气声。“实在不行,只能关门了。”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如是说。
  近日,温岭交通旅行社收到当地税务部门的一份处理决定书,要求其接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15天内,到当地地税部门补交税金。
  为何要补交税金?因为当地税务稽查局在稽查本地旅行社业务往来发票时,发现不少假发票,假发票不能抵充成本,必须缴纳相应税收。这次涉及“假发票门”的温岭旅行社有12家,涉及金额共约1100余万元。温岭市地税稽查局一负责人介绍,温岭注册旅行社是18家,正常在运营的是12家。也就是说,温岭正常经营的旅行社在这次“假发票门”中,几乎无一幸免。
  12家企业:3年涉及1100万元假发票
  昨天,记者从温岭市风景旅游管理局了解到,台州假日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温岭春秋旅行社等11家旅行社因被查在旅游业务往来中发现假发票而接到温岭地税稽查局的高额补税通知。温岭市地税稽查局给出的数据是涉及企业12家。
  这事还得从去年说起:去年上半年,社会上假发票横行,而旅游行业又是假发票重灾区,为了加大对假发票的查处,台州各地税务部门开始对各地旅行社发票进行稽查。最近,温岭地税的检查结果出来,从2007年到2009年,3年时间,当地12家旅行社共涉及假发票金额1100多万元,其中台州假日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涉及金额260多万元,温岭春秋旅行社设计250多万元,其余均从几十万到百多万元。按照税务部门的要求,共需补缴税金达500多万元,各旅行社面临十几万到百多万的补缴金。
  旅行社喊冤:发票是业务单位开具的
  昨天,记者联系了其中3家陷入“假发票门”的旅行社,3家均喊冤。“恶意使用假发票有没有?一定有,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当地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发票都是他们在与四川、云南、湖南、山东、海南等省旅游业务往来时,对方开过来的发票,他们并没有恶意使用的意图。
  “和国税发票可上网查询不同,地税发票没有地方可以去鉴别真伪,而且每个省份的发票都是不一样的,温岭市地税要鉴别假发票也得到对方省份的相关部门去鉴别,那么作为非专业人士的旅行社,怎么有能力鉴别?”
  “旅行社是拼刺刀的行业,本来利润就低,如果补缴税金,这2、3年都白干了。”涉及金额比较多的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说。
  还有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甚至表示,如果税务部门坚持追缴,那么宁愿申请破产不做了,也就是20万元的质量保证金拿不回来。“目前情况确实挺紧张的,如果很多企业申请破产,那对当地旅游业影响是挺大的。”
  浙江森林旅行社负责人张达告诉记者,旅游行业确实有不少人恶意使用假发票来充成本;或者明明只花了1000元成本,发票开高到2000元,这么差额部分就不用缴税;但也存在有些旅行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进假发票。“如果有个三四成旅行社查出有假发票,说是恶意使用我是相信的,但温岭所有旅行社都涉及假发票门,我觉得上游供应商一定有问题。”
  现在关键问题在于,到底哪些假发票是恶意使用,哪些是被不小心收入的,这个很难辨别。
  据记者了解,发票只是证明业务往来的证据之一,诸如对公账户的资金来往也是很好的证据,但旅游行业的潜规则也害苦了那些真正无辜的旅行社。
  “旅行社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竞争非常白热化,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景区的门票、住房、餐厅都很难订,对方地接社都会要求钱到账后方能下单,但如果通过对公账户走,得花个2、3天才能到账,所以通常直接打私人账户,这也导致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就没办法从资金来往上证明确实有成本付出。”温岭某旅行社负责人叹气说,他也尝试要求对方企业重新补开发票,但这个难度也非常大。这么多年了,有些业务单位连找都找不到了。
  “现在2010年和2011年都没查,如果再查,一定还是有同样的问题,还不如不干。”
  温岭地税:给半年时间让企业补开发票
  记者电话联系到温岭地税稽查局戴局长的时候,戴局长说,一上午就接待了不少记者来访,对于那些无意中收下假发票的企业来说,他表示理解:旅行社是微利行业。但很多企业年利润做出来只有2%,如果只有这个利润,那早就关门了。
  据记者采访了解,温岭各旅行社的利润在7%~8%之间。
  “这项稽查其实已经实行了1年,工作量确实挺大,因为很多发票都要到对方地税部门去甄别。现在检查环节已经结束了,取证谈话也都进行过了,去年年底我们就通知了各家旅行社,给了他们半年时间去补开发票。”戴局长说,除了有一家旅行社从四川补开了2张符合要求的2007年的发票,其余就没有接到了。
  正因为确实很难鉴别哪些为恶意使用假发票,哪些是无意收入假发票,税务部门此次也没有采取任何处罚措施,要求各家企业根据对应金额补交税金。
  “这个情况不光在温岭,整个行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都是由旅游行业的不规范造成的。”浙江某国际旅行社负责人说,他们之前也曾考虑开拓国内旅游市场最终放弃,也是因为国内市场太乱。其实,浙江还是有很多优秀的想做品牌的旅游公司,他们希望整个市场越规范越好,但也难免不小心收入假发票。税务部门严查是促进,但行业规范确实也迫在眉睫。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