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扩大内需不妨先给企业减税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15 16:49
人浏览

  当扩大内需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心时,给企业减税或许是个切入口。

  减税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企业更容易度过经济不景气的困难时期。从就业方面看,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和负担的减轻,无疑有利于遏止市场需求的下降,缓解失业率的上升势头。减税还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增加就业。从需求的角度看,减税措施所带来的企业经营成本的下降,就业的增加或失业上升势头的减缓,家庭内部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都能够起到刺激民间消费的作用。目前在美国实施的被称为“奥巴马新政”的经济刺激计划,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减税和退税来刺激消费和投资。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也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减税政策以刺激国内萎靡的消费增长。

  但随着财政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和由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带来的财政赤字的增加,2009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又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若干具体措施》,开始了一场增加税收的攻坚战。我们的税制在设计上为了保证地方政府能够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税率这样的经济手段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在税率、税种、征收范围等方面设置了很大的弹性范围,灵活操作的空间很大。这样,即使在不提高税率的情况下,仅仅加强税收的征管就会使企业和家庭的实际税收负担加重。加强税收征管必须建立在减税和税制改革的基础上,然后再“薄征严收”,否则的话,岂不是在左手刺激经济,右手又给已经不景气的经济浇凉水吗?

  实际上,我国目前也具有很大的减税空间。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长时期大大超过人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和GDP的增长速度。例如,2007年我们的财政收入较2006年就增长了31%,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12.3亿中国农民的年纯收入,或者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年可支配收入,正好占城市和农村可支配收入10.7万亿的一半。而美国2007年的联邦政府财政收入仅为2.4万亿美元,仅占GDP的18%,相当于8500万个美国人的可支配收入,占美国家庭可支配收入8.4万亿美元的1/4。

  也有一些人担心减税的结果就是银行的储蓄增加了,并不见得能够增加多少消费。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税赋的减免至少能够稳定市场信心,改善市场的预期,使企业的裁员不那么严重,使家庭需求的减少小一点。

  还有人认为在当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减税也不能刺激民间投资,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减税即使没有增加投资,也提高了企业在未来的投资能力,即使没有增加投资,也有利于企业减少裁员和降低倒闭的风险,减少失业就是增加消费需求。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被压得已经走不动了就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卸下其背负的沉重包袱已经失去了意义。企业背负现在这样沉重的税赋负担不论在经济景气的时候、还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都是不合理的,都应该实行减税措施,进行税制改革。减税不是一个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样的针对短期经济波动的应急性宏观经济政策,而是立足于长远、提高经济系统活力的治本之策。通过增加政府投资以扩大内部需求的作用虽然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不可持续的,而减税的刺激作用虽然是缓慢和间接的,但却是可持续的和根本性的。犹如使用注射止痛剂的方式缓解病症和通过做手术根除疾病之间的区别一样。▲(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