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年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总额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29 12:10
人浏览

  应纳税所得额就是我们应该缴税的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总额还是收入,也就是应纳税所得额与利润总额的联系。那么,年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总额吗?企业收入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有哪些?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什么?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 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一、年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总额吗

  应纳税所得额不是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二、企业收入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有哪些?

  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以前年度亏损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

  企业纳税申报表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过程是: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增)-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减)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什么?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限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年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总额吗的相关法律知识。总而言之,应纳税所得额包括营业外收入。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事项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若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