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并无月饼税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9-02 19:25
人浏览

  “因为单位发月饼可能被征个税”的讨论余音未落,有好事者又把目光投到了“一块月饼承载的税”上,称:一块月饼,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手上至少要交四重税,如果从生产、运输、销售、购买的更多环节考虑,承载的税会更多。

  这样简单罗列是否有误导之嫌?专家认为,眼下公众对各种“税”如此敏感,是基于相同的心态遭遇国际性的通货膨胀,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上涨,应付日常生活非常疲劳,希望减税;在税的来源上琢磨,也是在找出口泄怨气。

  泄怨气就难免有误会,在“针头线脑”税之争系列报道的结束篇,新闻观点请专家详解一下这些“怨”与“误”。

  琢磨1

  有网友称,一块月饼,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手上至少要交四重税:1.卖麦子给面粉厂的交个人所得税(注:原文误,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不缴纳个税,个体粮贩或商业企业销售麦子应交3%或13%的增值税);2.卖面粉给月饼生产企业交17%增值税(注:原文误,应为13%);3.生产月饼的企业要交25%企业所得税;4.卖月饼的商家要交17%增值税。

  还有人说,从生产、运输、销售、购买的整个环节考虑,一件商品除了增值税,还涉及消费税、城建税、教育附加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各种税。这样的算法有没有道理?

  实际上消费者负担的税率并没有17%那么高

  张广通(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

  假如一块月饼的零售价格是100元的话,最后卖给消费者的时候就含了17元的增值税款。这17元钱是从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一点点累计起来的,和每个环节全额收17%增值税是不一样的,因为各环节之间有抵扣。根据抵扣算下来,每个环节实际交纳的增值税,占销售价格的比例可能就是1%、2%,还有的是零申报甚至负申报,比如有政府退税的情况,实际上消费者负担的税率并没有17%那么高。

  但是老百姓算账不管这个,不计抵扣,100块钱的月饼里面就含有17块钱的增值税。这位网民的这种算法实际上就是想让大家注意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这一套流转税的问题。其中的论调就是:个人所得税也就占财税总收入的7%,边际税率又很高,别关注个税了,即使取消也省不了几个钱;中国最大的税是在各个环节上的流转税,它们占总收入的75%以上,把流转税减下来,物价也就下来了,负担就真的减轻了。一些学者也说,要减轻税负得从流转税开刀,老百姓也这么理解。

  归总起来,上半年个税免征额的争议,降低奢侈品关税的呼声,也是基于相同的心态遭遇国际性的通货膨胀,人们的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的上涨,生活成本高,生活负担重,觉得应付日常生活已经非常的疲劳,希望政府能够减税。

  增值税占流转税的35%左右,是我国第一大税,如要降税自然首当其冲。那么17%的税是重还是轻呢?在实行这种环环抵扣的增值税的国家,高的有达23%的,也有低的,我国这个17%是个中等偏上一点儿的水平,能不能降到中等偏下一点儿呢?这可以期望。

  话又说回来,增值税不是只针对月饼征的,所有商品价格都含有17%。能因为老百姓感觉负担重了,就把日常生活用品的流转税率都给降了吗?这个对国家税收收入的影响会有多大?

  [批注]

  增值税抵扣一例

  各税种都有抵扣的情况,下面以增值税为例:

  某厂购买原料,不含税价100元,加17%增值税,合计含税价117元。加工后卖出,不含税价200元,加17%增值税,合计含税价234元。如无抵扣,该厂应纳税34元。但该厂可以凭进货增值税发票抵扣联去当地国税机关认证冲抵税额,用进原料时的17元与售成品时的34元相抵,则该厂实际交纳的增值税为17元。

  琢磨2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上半年,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29.6%,各税种增长多在20%至30%的水平。增税怎么这么容易?上半年在个税免征额博弈许久也没弄个大增出来。减税怎么这么难?

  税收增是随物价涨,来得快去得也快

  张广通:

  2007年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税率由33%降到25%,小型微利企业降到20%后又减半变成了10%,可以说是兴师动众大面积减税。2009年,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允许外购固定资产抵扣税款,这也相当于减税,否则也会转嫁到老百姓头上。现在个税又增加免征额,立减1600亿。政府实际上主动妥协,已经把税降了很大一块,老百姓看不出来,也不会关注。

  今年的税收增长让人看着不舒服,这个增长并不是因为加税,而是其他很多因素,其中主因是物价上涨。首先物价增长很快,流转税以价格为计税基础的,价格涨,税收自然水涨船高。而且这个增长比例是跟去年的基数相比,去年的基数前半年还不错,后半年就下滑、缩小了。另外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很多大中企业的效益还是明显改善了,如果他们在涨钱前储备了原材料的话,利润可以说是提高了,也会增加企业所得税。还有就是税务局的征管力度大大加强了,一头减税,一头肯定要加强征收。所以,如果物价下降,税收出现百分之二三十的下滑也完全有可能。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盘算小家的日子怎么过,减税、少收税是共同心理。但是从政府角度来说,得通盘考虑国家的日子怎么过。已上马的基建工程要连续追加投资,公务员收入要涨工资,离退休人员要增加收入抵消物价上涨因素,这些事往往是刚性的,很难削减下来,需要的财政收入也比较多,税当然得挑大梁。本来国家财政赤字一年就上万亿,还要不断发国债,再把税降下去,难道要靠土地财政、要靠乱收费?这也不符合老百姓的利益。

  所以政府的主导思想是希望把税抬起来,把乱收费、卖土地给取消了,减轻老百姓负担,使分配关系更加规范,法治更加严明,当然,收来的钱也要归总到预算里去,不要搞预算外、灰色收入甚至乱报销、贪腐。

  [批注]

  原材料

  三年来持续上涨

  还是以月饼为例。据报道,月饼要用到的莲子、花生油、糖、面粉这四大原材料,近三年来持续上涨。最多的涨到原来价格的三倍,最少的也涨了一倍多。有报道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从2008年至今,整体月饼市场累计涨幅达65%,今年的月饼则普遍涨价了5%至10%。

  琢磨3

  争“馒头税”、争“月饼税”、争“个税起征点”,合法征税为何总是难能服众?同胞遭灾遇难一捐就是成百上千的老百姓,铆足劲儿较真,难道就是为争这百八十块、针头线脑的税钱吗?[page]

  如果能让老百姓看得透明,

  谁会去抱怨一块月饼里含多少税呢

  刘颖(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税务系主任):

  北欧国家的税负比咱们国家的重得多,为什么老百姓挺高兴的?就是因为“从摇篮到坟墓”,政府都管起来了,老百姓清清楚楚知道这些税都用在自己身上。

  我们现阶段有一些腐败现象,包括“三公”支出也有问题,对政府用之于民行为的怀疑,带来对政府取之于民的征税行为非常敏感,并成为发泄不满的宣泄口。

  咱们的税收如果用在补贴公交上降低票价了,用在修建公用设施上了,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看得特别透明,谁会去抱怨一块月饼里含多少税呢?

  张广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现在是取之于民不少,用则不知用到哪里去了。一些官员去哪里都有招待费,这些费用不都花在官员身上了吗?白吃一顿饭,享受了使用价值,得到了福利,这也算收入啊,按理说官员也应该为这个交个税。这些事情老百姓还没讨论,现在只是反感豪华公车、豪华办公楼,觉得“三公”花得太多了。

  如果政府花钱大手大脚,对老百姓收税又锱铢必较,那老百姓肯定心理不平衡。其实若能从“三公”里省出个几十亿、上百亿出来,政府少花钱的同时,给老百姓减个百亿的税,不是两全其美吗?

  [批注]

  94个中央部委

  公开“三公”

  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年连续下达指令,要求中央部委在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财政决算后,公开“三公”消费(2010年出国出境费、车辆购置与运行费以及公务接待费)的决算支出以及2011年的预算支出。绝大多数部门都等到7月才公开。8月末,已有94个中央部委公开“三公”,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和侨办三个部委则宣布今年暂不公开。

  [回应]

  市地税局:

  现行税制

  无“月饼税”一说

  昨天,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惠及首都470万纳税人。工薪阶层的纳税面将由目前的57%下降至28%,约有229万纳税人不需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针对媒体热议的“月饼税”,并称税务机关对单位发放的月饼征税,北京市地税局表示,没有任何部门和个人接受过媒体采访,也没有对此发表过任何评论。实际上,我国所有税种的名称、开征、停征等都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现行税制并没有“月饼税”这样的一个税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所得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根据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超过3500元,应依法计算纳税。

  本报记者 姚丽颖 主笔:秦亚堙 素描:宋溪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