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买司考答案的钱都是父母给的 被告庭上向母亲道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0-10 22:15
人浏览

  3月17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宁波首例国家司法考试泄密案在海曙法院开庭。3名被告先后被押上法庭受审。

  庭审中,26岁的谢静波突然转身,面对旁听席上的母亲深深鞠了一躬说:“对不起,妈妈。”此前,为了买考试答案,谢静波曾先后向家里要了近10万元。

  在被法庭喝止后,谢静波悔恨地说,考试没有捷径可走。

  虽然法院3月17日没有当庭判决,但谢静波他们都清楚,因为这次司法考试作弊,法律职业的大门将永远向他们关闭。

  原本预谋“考中”作弊

  随着3月17日庭审的进行,这起作弊案的一些细节也第一次被公开。

  据谢静波交代,因为司法考试非常难,通过率极其低,第一次参加考试没通过后,他就想到了作弊。

  此时,远在江苏的柏伟、黑龙江的张敏也正为国家司法考试发愁,通过QQ,三人一拍即合,预谋作弊,一起在宁波报了名。

  不过,谢静波表示,自己没想到能提前拿到答案,他甚至表示这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是迫不得已接受的作弊方式。

  原来,2007年7月,柏伟联系到“神通广大”的师哥于树泉。根据3人的计划,于树泉安排枪手,做出答案,然后通过对讲机、微型耳机和发射器,传递给在考场的3人,“我们原本只是想‘考中’作弊。”

  铤而走险获取国家秘密

  但在考试前的一天,于树泉从北京派过来的代理人刘振华突然表示,只有答卷,问要不要,但价格很高。谢静波表示,他当时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答应试试看,而柏伟和张敏也答应了。

  当天晚上,通过QQ拿到试卷后,三人分别拿到了一份。

  为了防止试卷再扩散,3人在刘振华的监督下,整晚未睡,一起呆在宾馆里。

  “拿到试卷后,开心的同时是担心。”谢静波表示,前一天晚上传来的‘资料’竟然和试卷如此相似,他非常害怕,想放弃,但最终还是想再试试,没想东窗事发。

  对此,起诉方表示,这3名考生都是学法律的,清楚“考中”作弊(在考试中泄露题目和答案)的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处罚办法,也就是取消成绩、警告或开除。“考前”作弊,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是要坐牢的,但通过考试的诱惑力如此之大,3人终于铤而走险。

  买答案的钱都是父母给的

  由于本案的特殊性,昨天的庭审吸引了不少司法人员和媒体记者旁听,3名被告的家属也从黑龙江、江苏以及宁波赶了过来。

  庭审结束后,家属的眼圈都是红红的。事实上,根据检察院的调查,3名被告都还未参加工作,他们购买试卷以及答案的资金都来自于父母。

  2007年9月15日,也就是考试当天中午,刘振华向柏伟催款,谢静波答应出7万元,而提供了笔记本电脑传递试卷的张敏出3万元,其余两万则由柏伟出。但由于案发,这12万元没来得及流入于树泉和刘振华的口袋。

  在庭审中,谢静波和柏伟与控方分别就“自首”和“立功”进行答辩,不过对于检察院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3人都供认不讳。

  3月17日,法庭表示将择期进行判决。

  浙江在线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