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名誉权侵权诉讼时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29 13:40
人浏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有人辱骂他人,有时或是侮辱他人,对于这一种行为,综合其他情况考虑来看的话,是侵犯了他人名誉权的,那么如果要对这一种侵权行为进行起诉的话,诉讼时效又是多长呢?大家对于这个可能不太了解,接下来就跟随法律快车小编一同来了解名誉权侵权诉讼时效

  一、名誉权侵权诉讼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名誉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知道之日起算。而由于名誉权处于继续状态,那么即可使用诉讼时效中断,不受三年诉讼时效的限制。

  二、侵害名誉权要承担哪些责任?

  根据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2、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3、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三、侵害名誉权损害事实怎么认定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护的他人私生活信息)等行为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另外,侵权行为只有公开进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权人的行为已经产生了社会影响,被侵权人的名誉受到损害。若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仅仅针对被侵权人,而未传播给第三人,如双方间在无第三人在场的私人场合相互辱骂,这种情况并不构成法律上的公开,故不构成侵犯名誉权。

  2、侵权人主观有过错

  主观有过错,是指侵权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情节严重的,将会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

  此外,鉴于公众人物具有一定特殊性,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

  3、存在损害后果

  名誉权被侵害,将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

  因此,行为人的某些行为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或者没有导致法人因加害人行为导致商誉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终止等则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4、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

  名誉权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需存在因果关系,即受害人的损害结果的产生是源于侵害人的侵权行为。例如,公开诽谤某妇女,散布该妇女不正当两性关系的虚假事实,致使该妇女精神遭受巨大损害,痛不欲生而自杀自亡。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名誉权侵权诉讼时效以及相关知识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名誉权,是我们作为公民享有的一种权利,当我们的权利被侵犯的时候,我们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这是我们保护自己权益的一种措施。这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