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财产所有权是一种完全物权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5-06 12:45
人浏览

  生活中,大概很多人听说过财产所有权,但是对于完全物权则比较陌生,完全物权是指所有权的完全性,涵盖占有,使用,收益等权能,那么财产所有权是一种完全物权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财产所有权是一种完全物权吗

  财产所有权完全性,是指所有权是对物的总括的、全面的、一般的支配权,囊括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而且所有人行使这些权能只受法律的规制,而不受他人单方面的限制。

  所有权意味着人对物最充分、最完全的支配,是最完整的物权形式。财产所有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现。财产所有权制度构成了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

财产所有权

  二、要如何约定财产所有权

  订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且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具体如下所述:

  (一)当事人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订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由于我国法定婚龄大大高于成年年龄,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障法》禁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所以当事人无论是婚前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或者婚后订立夫妻财产约定,都不会涉及未成年问题。当事人在订立夫妻财产契约时依法当然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同时,当事人一方的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

  (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当事人在意志自由并能确认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相一致的状态。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形下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才能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的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不适应,则意思表示不真实。欺诈、胁迫等行为不正当地干涉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严重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因此,这些行为导致的意思表示于法于理有悖,不能产生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三)当事人亲自为的行为,不适用代理

  夫妻是婚姻财产关系的主体,是财产权利的享有者和财产义务的承担者。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是一种与当事人身份有密切关系的法律行为,当事人必须亲自实施,不得代理,其他任何人代替婚姻关系当事人所作的约定都无效。同时,因契约关系到当事人双方一生或重大的个人财产利益,涉及到夫妻双方相互扶养的义务,涉及到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以及对长辈的赡养义务,因此只有当事人本人才能恰如其分地订立与其社会、经济地位适格的契约。

  (四)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行为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只能成为无效的或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三、财产所有权取得有哪些方式

  (一)原始取得方式,生产、先占、添附、善意取得。

  (二)继受取得,法律行为具体包括买卖合同、赠与、互易等; 因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取得所有权。例如继承遗产,接受他人遗赠等。

  对于财产所有权我国规定其是在本质上的一种社会所有制形式,共同构成了法律上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财产所有权是一种完全物权吗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