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排除妨碍和排除妨害的区别在于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7-06 11:23
人浏览
导读:排除妨碍和排除妨害的区别在于适用范围有所不同;义务主体有所不同;责任功能有所不同。排除妨碍是妨碍他人行使民事权利或者享有民事权益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排除妨碍。

  一、排除妨碍和排除妨害的区别在于

  1.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妨碍的适用范围比妨害更为广泛。妨碍是指对他人行使权利造成障碍,这种障碍可能造成实际损害,也可能没有实际损害。妨害是指实施了某种侵害他人行使权益的行为,后果上已有某种结果状态的发生。例如:衣柜放在过道,妨碍通行,受害人难以证明是否受到实际损害,但是可以证明其受到了妨碍,此种情况下受害人即可诉请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排除妨碍。

  2.义务主体有所不同

  排除妨碍的义务主体比排除妨害广泛。排除妨碍的义务主体不但包括实际侵权人,亦包括具有某些履行事务职能的主体。例如:高速公路,二车追尾,造成通行不畅,但尚可行进。此种情形下,权利人可要求公路管理者及时清理现场,排除妨碍。再如:住宅小区内,因外来人员承揽加工工作的需要,而遗留现场的堆砌物影响美观、通行或通风采光等,权利人可要求物业管理者排除妨碍。但排除妨害,权利人仅能诉求实施侵害行为的实际侵权人。

  3.责任功能有所不同

  排除妨碍主要是预防性的侵权责任方式,它并不要求实际损害已发生,它也不是为了填补损害,主要是发挥预防可能损害发生的功能。排除妨害从功能上说,不属预防性的侵权责任方式。权利人诉求排除妨害,应当有一定的结果状态发生,并已造成某些轻微的实质性损害且仍处在持续状态中。

  如果当事人遇到了他人用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或者手段来对当事人的物权进行侵害或者妨碍,那么阻止了当事人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么当事人就可以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来消除对物权的障碍,或者是侵害,使物权恢复到没有被侵害的原本的状态。

  二、什么是排除妨害

  法律快车提醒您,排除妨害请求权是公民生活中一条重要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妨害是指以非法的、不正当的行为,或者以无权施加的设施对权利人的物或物权造成侵害或妨碍,现实地阻碍了特定物的权利人行使权利。

排除妨碍和排除妨害

  三、排除妨碍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存在妨碍他人民事权益的状态

  排除妨碍的主要构成要件是存在妨碍他人行使民事权利或者享有民事权益的状态。与停止侵害的主要构成要件不同之处在于:一为动态,一为静态。

  妨碍状态多为行为造成的,例如,堆放影响通行;违章建筑物妨碍相邻一方通风、采光;在他人建筑物上设置广告;将有害液体泄漏在他人使用的土地上等。妨碍状态也有自然原因形成的,例如树根蔓延至相邻一方的土地。

  2.妨碍状态具有不正当性

  妨碍状态具有不正当性是指没有法律根据,没有合同约定,缺乏合理性。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