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免费讲座设圈套“特效”保健品无特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03 21:24
人浏览

7月14日晚11点钟,随着最后一名前来退货的老年人领到2400元钱满意地离开,浙江省温岭市的这起老年保健品群体性投诉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借健康讲座名义推销保健品的事件屡见不鲜,然而,这样的伎俩却让行骗者屡屡得手,赚尽老年人省吃俭用省下的钱。

  讲座赠品迷惑性大 老年人纷纷上当

  6月24日早6点,浙江省温岭市坞根镇横溪坑一间老庙内,施某等五人堂而皇之地开起了健康讲座。听讲座的老年人达到了5、6百人。讲座中,施某趁机宣传起了某品牌的银杏口服液,声称该口服液:“能清洗血管、对降血脂、降血压、心血管方面有效果”,并赠送了老年人小件保健食品。连续10多天,施某都在该地开展健康讲座,并以派发赠品这种小恩小惠为诱饵,大肆推销该品牌银杏口服液。在强大的宣传造势下,老年人们对施某所说的话深信不疑,施某拥有了一大片的“粉丝”。

  7月9日上午,施某在其开设的保健品店内开始销售该品牌的银杏口服液,价格为2400元/10盒,并赠送一张健康床垫(床垫上标注:义乌某保健品有限公司和国际爱心健康教育协会联合出品字样,全国统一零售价12800元),声称此健康床垫“对腰椎间盘突出、骨刺、风湿有效果”,“睡了XXX健康床垫、能活130岁……”。并称银杏口服液公司拿出一百多万元原本做广告费用回馈给坞根老百姓,是为坞根老百姓的健康做贡献。老年人不听子女的劝告争相购买,有些甚至瞒着子女前来购买。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间里,施某等人销售了70份某品牌的银杏口服液,计168000元,购买者多为平时前来听课的老年人。

  行骗者巧舌如簧 频放烟雾弹

  在此期间,几位老年人的子女前来温西工商所、消保委分会投诉。该所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及时介入调查。现场检查发现施某现场并未建立并执行该品牌的保健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便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有关规定责令当事人暂停销售,同时联系卫生部门核实该品牌的银杏口服液的产品批号、厂家等信息,并对施某进行调查询问。因施某此前曾在外地因销售同样的产品被工商部门调查过,因此对执法人员的询问避重就轻,故意搪塞。对该品牌的银杏口服液、健康床垫宣传的相关内容及进货价都不予以交代。而现场的相关群众也不配合工商部门调查,却反过来为施某说好话。

  巧舌如簧的施某在调查询问回来后却借工商部门做起了宣传,对外宣称,已在工商部门办理齐备的手续,完全合乎法律。所谓的“国际爱心健康教育协会”也给工商部门打去电话,以确认商品的价值和效果。

  消保委工商公安联手施压  突破心理防线

  7月13日早,坞根派出所所长便装前去听施某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以便取得相关证据。在讲座结束接近尾声,发放免费保健品的时候,几名老年人因此前使用床垫感觉不适,在其子女陪同下前来要求退货与施某等人发生争执,场面混乱。派出所所长亮明身份之后,控制住场面,便将施某等五人带回派出所调查。此时,老年人当中出现各种版本的流言,并开始怀疑银杏口服液的疗效。

  7月14日,50多名老年人在子女的陪同下聚集在坞根派出所门口讨说法,并要求退货,其中不乏个别情绪激动者。工商执法人员会同派出所干警,一方面汇总早上现场收集的信息,另一方面对上门的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调查取证。了解到相关情况之后,由公安部门对施某等5人进行分头审讯。由工商部门、消保委分会对其进行教育,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责令施某等人予以退货。施某一度也玩起了小伎俩,但面对工商、公安部门的强大压力,心理防线开始松动,供认其在宣传、推销保健品时有夸大、虚假信息,并表示愿意向老年人们退款。

  深夜追回15余万钱款 如数发还给64位老人

  温西工商所执法人员和公安干警随即商量决定,留置施某等五人并连夜追回钱款。工商和公安人员及时在施某的店内组织登记、收货,告诉他们,这个只是普通的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没有施某宣传的功效,并组织他们自愿退货。同时,联合召集老年人开短会,通报事情的进展情况,稳定老年人情绪,并向老年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其中有2名前来退货的老太太,买保健品时出手阔绰,从早上听讲座坚持坐到晚上退钱时却舍不得花钱吃饭,到最后实在撑不住,合着买了一碗5块钱的面条吃。

  晚9点半,施某等5人调齐了16万元钱。执法人员按照登记的顺序,开始退款。到深夜11点钟,64名前来退货的老年人全部办理了退货手续,领到了2400元钱满意离开,退款额达153600元。

在此,市工商局、市消保委提醒:有些人往往专门针对辨别能力较弱的老年人,以健康知识讲座为幌子,以小恩小惠为诱饵,高价推销保健品,并把保健品吹嘘成药品,甚至吹嘘成包治百病的药。国家对经营者有严格的规定,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它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提醒老年朋友擦亮眼睛,不要轻信打着免费诊断、免费普查、免费讲座等幌子推销保健品的活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