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王东峰:努力开创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4 05:50
人浏览
本报讯(记者贾 君)1月30日至1月31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还传达了吴仪副总理针对当前部分地区雨雪冰冻灾情涉及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批示,以及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关于抓好落实吴仪副总理批示的三点指示精神。会议还通报表彰了北京市工商局西城分局等300个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进单位和张俊生等402名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进个人。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出席了会议。他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工商机关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统一”,进一步开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特别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吴仪副总理的批示,把支持和服务于抗灾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紧迫而十分重要的任务,切实履行工商部门职责,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确保食品安全和市场稳定。
王东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2007年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的显著成效。他说,一年来,全国工商机关以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开展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和维护中国产品信誉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狠抓检查落实,全面完成了国务院部署的专项整治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国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929.6万人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56.86万个次,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7.9万件,案值5.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64件。
——集中围绕“两个100%”和“一个彻底解决”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截止2007年底,全国县城以上城市的16835个批发市场、50318个集贸市场、25444个商场、80462个超市100%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127.3万个乡镇食杂店、103.6万个街道食杂店、38.7万个社区食杂店100%建立了进货台账制度,提前完成了“两个100%”的目标任务。各级工商机关集中力量开展对经营者履行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等法定责任和义务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以及清理和规范食品等重点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取缔食品无照经营,全面完成了“一个彻底解决”的目标任务。
——集中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全国工商机关根据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企业和“五一”、中秋、“十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集中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强化食品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工作,重点对41种食品进行了质量监测,共监测食品等产品15.12万批次,平均合格率为80.19%,食品质量同上年相比有新的提高,尤其是日常消费量大的果汁饮料、方便面、乳制品、速冻面米的食品合格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及时责令经营者暂停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2674吨。
——集中开展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和“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各地围绕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严格了商品市场质量准入,加大了对制假售假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组织开展药品医疗广告整治,严厉打击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虚假广告、商标侵权、“傍名牌”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方式方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取得新突破。
——创新监管制度,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主要表现在法制建设有新进展,监管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监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果。
王东峰强调,各级工商机关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做到“四个统一”, 不断增强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是增强大局意识,努力做到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与促进科学发展相统一。要通过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为食品等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正确引导科学、合理消费,发挥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到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与消费维权及促进社会和谐相统一。要站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产品的违法行为,切实解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护好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做到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与推进改善民生相统一。既要服务于生产经营者,更要服务于消费者和广大群众,努力做到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和政府放心。四是增强法制意识,努力做到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与依法行政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相统一。要把依法规范监管作为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推进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提升食品等产品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依法维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王东峰指出,要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一是加大完善和推进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建设力度,切实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要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分类指导,强化对完善和规范“两项制度”的监督检查,确保全面落实。二是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切实解决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突出问题。要以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当前,要切实抓好春节和“两会”期间的食品市场监管,努力为广大群众过好春节、开好“两会”和成功举办奥运会营造良好的食品市场环境。要以农村食品市场、城乡接合部和取缔食品无照经营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在巩固“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成果的同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快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进程,今年力争实现一个行政村至少建成一个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目标。三是加大食品安全日常规范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执法水平。要强化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强化食品质量监测工作,加大查办食品违法案件力度,针对流通环节食品的不同来源、不同生产方式以及不同风险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分类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合格。
王东峰要求,各级工商机关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扎实抓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一是突出重点,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重点抓好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十大类重点商品质量的监管,对重点商品从市场准入、交易、退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要严把重点商品市场主体准入关,强化商品质量监测,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商品质量源头治理工作,确保商品质量监管到位。二是认真组织商品质量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以农资、建材、汽车配件、电器、通讯器材、电线电缆等商品,以及进口商品和边贸市场商品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三是创新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方式,积极推进商品准入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商品质量市场准入体系,突出抓好家用电器等重点商品质量的市场准入环节,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实行不同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制度。
王东峰指出,要积极构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努力提高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经营者自律体系,不断提高食品等产品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协作体系,不断提高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水平;建立健全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化网络体系,不断提高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提高应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为有效防范和切实保障市场消费安全奠定基础。
王东峰最后要求,各级工商机关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北京、山东、浙江、广东、四川、辽宁、河北等7个省、市工商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言交流,其他省、市、区工商局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局进行了书面交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局的分管局长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总局相关司(局、室)及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