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做假属于什么案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6-17 12:03
人浏览

  时下商品种类繁多,消费者选择也越来越多。这也给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选择做假来售卖商品,谋取利益。但这种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肯定是违法的,需要受到法律的惩罚。那么,做假属于什么案件?生产、销售假劣产品罪怎么判刑?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做假属于什么案件

  做假一般属于一般违法案件或者刑事案件。关键是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结果来考虑。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于实践中发生的仅仅查处到伪劣产品本身,而难以甚至根本无法查清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的案件。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二、生产、销售假劣产品罪怎么判刑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作为消费者,买到假货应该如何维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遭遇假货,既可以向销售者索赔,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索赔,还可以要求两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实践中,为维权方便,消费者一般选择起诉网络交易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销售平台做被告是有条件的,在以下三种情形下消费者可起诉网络交易平台:

  1、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信息;

  2、虽能提供信息,但网络交易平台对消费者作出更有利的承诺;

  3、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利用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且未采取必要措施,则消费者可要求二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做假属于什么案件”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做假属于什么案件还要根据具体的案件事实来确定,但毫无疑问是违法的,商家千万不要触碰法律红线,消费者发现假货也可以进行举报,避免自己的利益受损。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