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网络应该给青少年带来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2 08:43
人浏览

  我国青少年网民已经占网民总数50%以上,在这种形势下,互联网究竟应该给青少年带来什么?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网络文化?在刚刚闭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向业界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我国青少年网民已达到1.75亿,占总体网民的51.8%。这一权威数据说明,广大青少年接触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如何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

  网博会上的鲜明反差

  尽管要花50元的门票,但是持续4天的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仍然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12月6日,记者走进北京展览馆,在展会上,记者看到,巨人、盛大等国内知名游戏厂商悉数登场。在一个个装饰华丽的游戏展台,靓女们或者扮成游戏中的人物,或身着露脐装、超短裙,伴随着震耳的音乐,不停地走秀。台下人头攒动,玩家们争相摄影,一些游戏厂家甚至找来演艺界明星助阵。展厅中,玩家们手里大包小包地提着游戏厂家奉送的小礼品、宣传彩页。在试玩区,玩家们更是大显身手,一些游戏厂家还给现场体验的玩家赠送礼品,某游戏厂家赠送的拉杆箱甚至引来数千人排队领取。

  网络游戏显然成为此次网络文化博览会当之无愧的主角。在喧嚣的会场上,位于一个角落里的河南省济源市检察院展区显得空空荡荡,主题为“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展览”的展区几乎没有观众,与仅一壁之隔的游戏厂家展台形成强烈反差。许多玩家路过展区时,流露出异样的眼神,匆匆一瞥而过。展台工作人员崔先生尴尬地对记者笑笑说:“我们与他们好像有些格格不入。”

  与参展的数十家实力雄厚的游戏厂商展位相比,济源市检察院的展区显得很简陋,但是,一个个青少年沉迷虚拟世界导致的触目惊心、血淋淋的案例,着实让人警醒。没有高大华美的展台设计,没有震耳欲聋的音响喧嚣,也没有逼真的三维游戏画面,济源市检察院只是反复播放着他们制作的网络法制电视专题片《谁夺走了我们的孩子》。展区四周竖立的展板上,图文并茂地提示网络成瘾的危害,提醒广大网民如何警惕网络温柔的陷阱,运用法律为网络黑客套上缰绳,规范网络行为,避免网络悲剧的发生。

  令人生畏的“双刃剑”

  一边是网络游戏厂家使出浑身解数造势被热捧,一边是法制教育展览受冷落,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暴露出来的一冷一热,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互联网行业的“阴阳两面”。

  网络作为人类科学技术创新的产物,为人类开启了沟通信息的崭新平台。我国的互联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们生活工作的许多领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捷,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接受和使用已经超过成年人,青少年广泛接触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他们已成为我国互联网最庞大的用户群体。然而,作为我国未来新生力量的未成年人,却由于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有可能迷失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成为互联网的最大受害者。

  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匿名性,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交友空间,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情感交流的需要。但由于网络虚拟世界缺少现实的道德和法律法规约束,充满好奇心、渴望沟通交流、心理、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无法摆脱互联网的诱惑,极易被网上不良信息、不良游戏所吸引。近几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青少年数量不断上升,已达1700多万。

  数量居高不下的网瘾少年又诱发了另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河南省济源市检察院总结了许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分析认为,网上交往的虚拟性,淡化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循规蹈矩的青少年,在网上却失去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为所欲为,成为“两面人”。有的青少年沉迷于暴力网游,无数次的杀人“演练”导致他们情感丧失,人性麻木,由网络游戏高手演变成为现实中的凶犯。有的青少年受到到互联网黄色信息影响,由“尝试”色情刺激发展到实施性犯罪。

  据了解,我国青少年犯罪逐年上升,其中7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与毫无节制的上网有关。不良网络信息、网游是导致众多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

  打造网络学习平台

  目前,如何遏制互联网行业涉黄媚俗、急功近利之风,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已是当务之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青少年网络发展论坛上,国内一些学者质问: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打打杀杀的网络游戏难道就是网络文化吗?爱国主义、善良勤劳等我们优秀传统美德,该如何在网络上体现出来?网络究竟怎样给青少年施加积极的影响?

  事实上,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适度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互联网不仅可以缩短青少年与外界的距离,培养青少年兴趣爱好、开拓视野,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创造能力、锻炼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使青少年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和提高。一些专家以网络游戏为例提出:为什么不能将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数理化、文史地等文化课内容为什么不能编成电子游戏,知识点怎么不能编成电游中的一道道门槛,把枯燥的考试变为“打通关”?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率先建设学习型网络,学习型网络是培养青少年领军人才的摇篮。学习型网络是从网络导向、网络内容、网络载体和网络社区等方面,打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网络文化生态系统,特别是能够提供海量信息支持、促进大规模协作和推动引领性创新的网络创意平台,是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网络,是把有利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内容更加便利化的网络。

  据悉,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有关单位发起、旨在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和推动绿色网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建设传播联盟”已经正式成立,开始征集和推荐先进、优质、绿色、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建设绿色网络载体,切实促进网络时代下青少年的成长成才。

  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建设传播联盟将在人民网、新浪网等设立绿色网络专区,为绿色网络产品提供展示平台,并将定期公布绿色网络产品评测报告,呼吁广大网络企业更新盈利观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