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念完大学读技校 只为学得一技之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2 19:28
人浏览
一些大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动手能力差,操作性较强的岗位很难胜任。于是,出现大学生技校“回炉”现象——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求职正步入尾声。当多数大学毕业生开始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有一些毕业生却悄悄揣起毕业文凭,回过头来,进入专业技术类学校重新开始学习生活。对此,社会上称之为大学生技校“回炉”。这种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仅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该省共有4万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技校“回炉”,占到该省当年技工学校招生人数的1/4。这是个不可忽略的数字,这么多大学生到技校“回炉”,是一种资源浪费,还是对传统大学教育的一种挑战?为什么大学毕业后要到技校重新学习?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调查
“应聘工程造价(专业)有学历要求吗?”“没有严格要求,关键要上手快。”日前,挤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才大集里向用人单位咨询情况的付民利,在得到对方明确回答后,脸上的笑容显得更加自信。与周围众多急于送上简历、找到一份工作的大学生相比,大学毕业后又就读于唐山建工中专的付民利显得格外沉稳。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从200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进中专校园,学习一门技能,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是什么让这些“天之骄子”放下架子,跑到中专“回炉”?“回炉”能否为求职难的大学生增加一副顺利走入职场的筹码?
大学生拼不过中专生
“求职和工作中遭遇的尴尬是我来这里学技能的主要原因。”毕业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高校的付民利告诉记者,他所学的金融专业就业门槛高,毕业后找工作屡遭碰壁。后来经朋友推荐,他来到唐山市一家生产骨质瓷的私企上班。因为是大学生,公司安排他当班长。
“我这个班长有名无实。手下的技术工人都没我学历高,但在制作工艺方面我却没法和他们比。”因为自己所学专业在工作中用不上,付民利很苦恼,几次想换工作,但始终不能如愿。“后来在招聘会上发现很多单位招聘技工,待遇并不比大学生差,有的起步工资甚至达到两三千元”。经过再三权衡,付民利决定改行学一门技能。在唐山建工中专,他选择了当前热门的工程造价专业。
记者从石家庄、唐山等地的招聘会上看到,相对于过去设置学历门槛的做法,多数用人单位将招聘要求换成了“有技能证书者优先”。一家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学生虽然理论基础扎实,但没有进行过专门培训,动手能力差。而且不少大学生期望值过高,频繁跳槽,单位也不愿投入精力培养。因此,操作性较强的岗位,一般不考虑招大学生。
然而,这些操作性强的岗位又恰恰是热门岗位。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技术人才匮乏,中专技校生就业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很多中专生未出校门就被企业“预订”,其薪酬待遇自然也水涨船高。一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面是中专生“热销”,面对严峻的就业现实,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开始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劳动技校学习谋生技能。
河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培训处马处长告诉记者,在该处主管的十余所劳动技校,这一现象已经具备一定的普遍性。
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我选择上中专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为了‘深造’,建立自己对就业的足够信心。”正就读于河北机电技工学校的大学毕业生武占龙说,他在大学学的机电一体化也是热门专业,但“见习的时候,看到技术工人熟练地操作,自己却无从下手,信心一下子被打垮了”。于是,在同学们忙着找工作的时候,他一头扎进了技校,学习技术含量更高、更热门的数控技术。
无论是权宜之计还是审慎选择,这种现象都说明大学生的求职心理与职业规划越来越成熟理智。河北省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生到技校“回炉”,必然要过“心理关”和“经济关”,前者,不仅仅是要面子,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否定,并在这种大胆否定的基础上重新树立人生的信心;后者,是需要算经济账,作“成本分析”,看看“大学4年+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找工作”与“大学4年+中专1年+可能会较顺利找到工作”,两者孰重孰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选择到中专“回炉”的大学生所学的多是管理学、经济学、语言类等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一般都是瞅准了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证、过硬的技术,这些人在“回炉”时多选择机电、数控等技术性强、相对热门的专业。
“回炉”让知识走向实践
“虽然来读中专,但我对上大学并不后悔。”武占龙认为,中专学习更强调动手能力,但大学的基础理论课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现在很多课程是自己在车间操作,如果没有以前的理论知识,学起来不会这么轻松”。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不少大学理工科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考核上主要是围着考试分数转,实践内容一般只有7天的见习期,有些专业尽管安排了毕业实习,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实习质量往往不高。这直接导致实践与理论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
高学历学生可以免修第一年文化课,直接进入专业学习,并免修部分已经学过的专业理论课。记者了解到,不少中专学校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技工学校教学计划大纲》要求,为“回炉”的高学历学生开绿灯,本着“边学理论边操作”的原则与教学模式,使学生能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学习。由于目的明确,主动性强,“回炉”大学生感觉“学起来有意思”。
“一些学生还同时学好几门专业技能。”河北机电技工学校党委书记董晓盟告诉记者,学校对此予以鼓励,并提供实习设备和专业指导,满足他们学习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技能并获取相关证书的需求。董书记说,针对有管理才能的中专在读大学生,学校还开设了班组长课堂,为他们将来走上管理岗位储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接受过大学教育的这些学生素质普遍较高。”董书记满意地说,这些学生的加入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大学生的班级,氛围明显比其他中专班好。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融入工作环境。“和我们签合同的企业都说,读完大学又来学技术的学生,就像当了3年兵一样,踏实、好用”。
○观点1
“回炉”是对“唯学历观”的否定
“大学生到中专技校学技能,体现了用人单位已经抛弃了过去‘唯学历’的人才观,也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有关专家认为,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能够调整心态,放下架子到技校学习,提高技能以谋出路,这是一个符合实际的选择,说明大学生就业观念正日趋理性成熟。但是,相比职业教育来说,大学教育作为提高人口素质不可替代的环节,肯定还是主流。大学生读中专只是特例,不可能成为普遍现象。
○观点2
“回炉”是一种资源浪费
河北省教育学会一位专家认为,大学生“回炉”读中专,既浪费了社会教育资源,又加重了家庭负担,对大学生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损失。这是大学教育的难堪,说明高等教育投入和产出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辜负了百姓对部分大学的信任,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教育部门反思。目前的高等教育可能过于强调学生的理论水平、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技能培养,以致不能及时有效提供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人才。
○建议
部分企业应承担高校学生实习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所所长刘玉岭教授认为,本科生因为找工作难而到中专、技校去“再深造”的现象,不能说明高等教育不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是表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造成了这些本科生缺乏动手操作和实践训练的机会。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可以通过立法,使企业承担起高等院校学生生产实践的培训任务。同时,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科学地预测人才需求的变化,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配备高素质的实践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
○链接
■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技工学校教学管理的通知》(冀劳社[2003]112号)规定,高校生(包括大专生)上高级技工学校的,学制暂定为2至3年,根据其在高校所学课程,可免修部分内容。如采用学分制,经学校认定后,可直接获得相应学分。
■2006年9月,河北省人事、教育、财政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规定毕业后未落实工作单位、符合见习岗位要求的河北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可以作为见习生,安排到企事业单位见习,并享受每月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补贴。见习期限一般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在见习期间被见习单位正式录(聘)用的,在该单位的见习期可以作为工龄计算,期满仍没有落实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由有关机构继续进行就业指导和推荐就业。
(李 健/整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