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公益性演出长效机制正在建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05 08:51
人浏览
“我国将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公益性演出长效机制,逐步解决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消费需求……努力做到‘月月有公益场,场场有低价票’。”4月8日,国家发改委、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早在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构建合理演出市场供应体系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对演出市场供应体系、规范演出市场秩序、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等提出意见。而根据发改委和文化部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未来我国文艺演出市场将在保证以市场为主体的同时,通过加大政府投入的形式,发展低价的公益演出事业。
●政府加大投入为公益演出保驾护航
李琳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学生,喜欢戏剧表演艺术的她对话剧、演唱会特别感兴趣。这些演出高昂的票价却让她望而却步,她告诉记者:“现在一些戏剧演出确实很不错,但要买张位置稍好的坐票,起码要好几百元,对我们来说实在太贵了。虽然有的剧院对学生有优惠,但是毕竟有限,文艺、戏剧演出的高昂票价已经成了门槛,限制了更多的人进入剧场,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
现在,李琳的愿望有望成真。国家发改委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将从公益角度出发,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公益性演出长效机制,逐步解决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消费需求。“此次下发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财政要适当增加对到城市社区、农村、工矿企业等基层进行公益性演出团体的补贴,支持举办针对青少年的低票价或免费的爱国主义教育专场演出,支持‘高雅艺术进校园’等艺术普及类演出。”该负责人说,“还将鼓励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创作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小成本演出剧目,鼓励国有演出场所、国有演出单位举办公益性、低票价的演出,做到‘月月有公益场,场场有低价票’。”
●民营演出团体将得到扶持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是基层演出市场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获得了巨大发展,在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已近7000家,涵盖戏剧、曲艺、歌舞、杂技、魔术、马戏、木偶、皮影等众多艺术门类,年演出200万场以上。但长期以来,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市场准入、人才培养、资格认同乃至社会舆论等方面,还受到某些制约。《意见》明确提出放宽民营表演团体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对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民营表演团体在人员培训、演出场地和演出器材方面给予必要帮助和资金支持。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出台后,有关部门将细化扶持民营表演团体发展的政策,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意见》还提出,要拓宽演出市场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演出产业,允许适度引进外资进入国内演出市场,大力扶持民营表演团体发展。“也就是说,在三类演出市场经营单位中,演出场所、演出团体、演出经纪机构均对社会资本敞开了大门。”该负责人表示,“在外资进入演出市场方面,《条例》和《意见》允许适度引进外资进入国内演出市场,允许外资与内资合资、合作成立演出经纪机构、兴建演出场所,但中方应当控股并占主导地位。”
●盘活剧场增加演出场所
赵小姐是北京九洲文化传播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由于北京是个文化大都市,演出特别多,而可供演出的场所有限,因此一到演出旺季,就可能出现“一场难求”的局面。“当前,很多地方一方面演出场所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开发、改建为演出场所的俱乐部、内部礼堂等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例如,在北京,现有演出场所86家,而未能有效利用的俱乐部和内部礼堂等场所就有148家。”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此《意见》要求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场馆,维修、改建、开发闲置场所,通过自主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盘活国有演出场所资产。同时有计划地兴建一批面向大众、面向基层的演出场所,积极开发旅游演出市场、大众化娱乐演出市场、戏剧曲艺类专业小剧场等多场次、低价位演出市场,并降低场馆租金。建立结构合理的多层次演出市场供给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明确禁止政府部门利用公款邀请演艺明星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减少节庆大型演出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严禁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索要赠票,禁止公款购买演出门票用于个人消费。规范政府部门现场监管工作用票数量及位置,加强和改进大型演出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坚决打击演出市场制贩假票、倒卖演出门票的行为;依法处理内容低俗、秩序混乱的演出活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