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在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13 19:25
人浏览

  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就是故意伤害罪。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就是故意杀人。那么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在哪?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区别是什么?针对这几个问题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在哪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一般较易区分,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

  区别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为。被害人没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违背其主观意愿的。而在故意伤害情况下,被害人没有死亡,完全是在行为人的意料之中。

  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不能单凭口供,或仅根据某事实就下结论,而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案情。根据发案原因、行为发展过程、犯罪工具、行凶手段、打击部位、打击强度、行凶情节、作案时间、地点、环境、犯罪人与被害人平时关系、致人死亡或未死亡的原因、犯罪分子一贯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于那些目无法纪、逞胜好强、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一类的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尽管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没有利害关系,犯罪人主观上也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和日的,但行为人在行凶时,对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抱漠不关心的态度。所以,应按行为客观造成的实际损害的性质来确定危害行为的性质。致人死亡的,就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损害他人身体的,就构成故意伤害罪。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内容问题属于主观思维意识范畴。主观意识支配、制约客观行为;客观行为反映主观意识、检验主观意识。因此,要正确判定故意的具体内容,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案件的各种事实情况。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一事实做结论。

  二、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区别

  与上述故意伤害及故意杀人未遂类似,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在客观上都导致了被害人死亡。区别关键还是在主观方面。故意伤害致死在主观方面,犯罪嫌疑人仅仅只是具有伤害被害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对于死亡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没有故意。而故意杀人则完全不同,其主观上就存在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

  从表面上来看,仅从犯罪主观方面就能够轻松地区分上述两组犯罪。但现实司法实践中却远非如此简单。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在被刑事拘留后,往往处于本能会避重就轻,一般都会说,自己仅仅是想对被害人身体进行伤害。显然仅仅从犯罪嫌疑人交代来判断其主观方面是不稳妥的。

  从司法实践来看,判断犯罪嫌疑人行为到底应该定何罪应该结合整个案情,从犯罪嫌疑人使用什么样的犯罪工具?工具的杀伤力如何?工具是否预先选择?伤害的具体部位、打击的力度如何?该行为是否有所节制?犯罪时间、地点及环境的选择、犯罪嫌疑人的犯罪预谋情况、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关系及矛盾等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方可相对准确的判断适用罪名。

  以上就是“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在哪”的全部内容,区分了两者那么就知道两者的处罚也肯定是不同的,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琴子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