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偷近亲属钱可免于刑事处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12 13:54
人浏览

  有些人总是心存侥幸,想着偷拿亲属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不仅安全,而且亲属或者近亲属也会不予追究。就算是东窗事发,亲属或者近亲属碍于情面,往往都是不管不问,或对他们批评一下了事,根本不会追究其刑事责任。那么从法律上讲,这样做真的能被免于刑事处罚吗?

  摆事实:

  恶习不改再伸手 盗窃姐姐六万元

  2009年5月,公案机关接到这样的一起报案。报案人徐女士向公安机关反映,自己的弟弟盗窃自己6万元现金,希望公安部门予以处理。

  徐女士的弟弟现年26岁,是因盗窃罪被判刑后的刑满释放人员。他被释放后游手好闲,父母不想看着他继续这样下去,便要求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女儿能够给他一份工作。徐女士当时并不想请弟弟过来帮忙,但由于父母多次哀求,便让弟弟做起了自己公司的仓库保管员。起初,徐女士的弟弟工作比较认真,逐渐得到了徐女士夫妇的信任,徐女士慢慢将其他一些业务交给弟弟处理。

  出于业务上的需要,徐女士将自己的银行卡和身份证经常交给弟弟用来支付各项费用,包括结款等。今年5月,徐女士发现自己账内无故少了6万元钱,在追问之下弟弟终于说出是自己将这些钱取出,在很短的时间内挥霍掉,于是徐女士就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徐女士的父母得知徐女士报案后,斥责了儿子,然后从积蓄中拿出了6万元交给女儿,希望她不要追究儿子。但徐女士夫妇坚决不同意,表示如果不将弟弟法办,以后他还会继续盗窃。无奈之下徐女士的父母决定聘请律师来为儿子减轻法律处罚。

  讲法理:

  虽然是盗窃行为 但依法可不问罪

  律师向徐女士的父母解释,虽然该案属于盗窃行为,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他们的儿子可不受刑事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四)项规定:“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那么,本案是否可以认定为盗窃近亲属的财物行为呢?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由此可见,从刑事法律规定“近亲属”的范围来看,徐女士与弟弟间属“近亲属”。因此,徐女士弟弟的罪行将会因为这条司法解释而得以豁免。虽然徐女士弟弟用了非法手段占有了徐女士夫妇的钱财,但如果认罪态度好,而且及时归还了赃款,他会因这条法律规定而免除刑事责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