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只因一个电话被骗两百多万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13 07:21
人浏览

警惕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

在生活中你很可能接到这样那样的电话,孰不知却因为一个电话受骗。

一个电话骗走259

李女士接到一个欠费停机的语音提示电话,她选择人工服务想搞个明白,一名自称电信局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李女士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后告诉李女士,她的固定电话目前已欠费2689元。几分钟后,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经济案件侦查队的民警打来电话,告诉李女士不仅她的电话欠费,并且她已经被牵扯到一起全国性的洗钱案件中,要求李女士配合调查案件。随后,电话转接到“全国洗钱防治中心”,该中心以账户涉案要冻结为由,要求李女士把钱转到安全帐号,否则李女士所有的存款都有可能被犯罪分子转走。在电话遥控下,李女士自己几张银行卡内共计259万余元现金全部转到了对方提供的账号上。

两天后,李女士意识到被骗了,立刻来到公安局报了案。

【电信诈骗 骗术揭秘】

一是冒充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诈骗。犯罪嫌疑人多选择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群众。采用主动拨打居民家中座机电话的形式,冒充是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称事主名下登记的座机电话有高额欠费情况,并称事主个人信息可能已被他人冒用,事主银行帐户存款涉嫌洗钱或诈骗犯罪,事主存款有可能受到损失等情节恐吓事主上当后,嫌疑人用电话指挥事主在银行ATM自动柜员机上操作,将事主个人和家庭存款转账到骗子提供的所谓资产保护的帐号内诈骗事主钱财。

二是谎称绑架、意外或急病诈骗。以打电话谎称孩子被绑架或在外受意外伤害、突发急病要求汇款为名进行诈骗。许多家长救子心切,未经核实,把钱汇到嫌疑人指定的银行帐户上从而上当受骗。

三是冒充熟人诈骗。犯罪嫌疑人先给事主打电话称是事主外地的同学、同乡、朋友或生意伙伴,以“你不记得我了、猜猜我是谁”等语言让事主猜测他是谁,并讲近期到京来见面。由于事主在外地有很多同学或朋友,就误以为是某某人。后事主又接到该嫌疑人电话,称在来京途中某地因车祸需治疗费或因嫖娼被抓要交罚款等理由,以向事主借钱为由行骗。

[page]四是各类虚假中奖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和电话、短信形式发布中奖信息,诱骗事主上当后让事主缴纳公证费、拍卖费等从而骗取钱财。

五是购房或购车退税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各种非法路径获知事主购房、购车信息后,冒用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以可退还部分税款为名,指挥事主在自动取款机上进行转账诈骗。

六是网上和电话交友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吸引事主上当,在通过网络和电话沟通中,甜言蜜语的诱惑事主,后以在来京途中带给事主的礼物属文物被查扣为由让事主垫付罚款与保证金,或称自己新开了一个店铺让事主给其赠送花篮等礼物时,让事主向其同伙账号内汇款从而进行诈骗。

七是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嫌疑人自己仿制一些大型购物网站或使用“木马”在各大网站中发布货物信息,诱骗事主汇款后骗取钱财或以次充好或以假货进行诈骗。

八是网络炒股诈骗。犯罪嫌疑人在网上制作虚假股票投资网站,利用炒股人均抱有赚钱的心理,以透露、贩卖股市内部消息、代炒股票、贩卖虚假股票投资软件等形式诱骗事主投资后实施诈骗行为。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