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醉驾判处缓刑的条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27 05:58
人浏览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确实酒后驾车风险很大,而且据有关数据统计酒后开车喝不喝酒开车两者发生车祸的概率中酒后开车发生危险事故的概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九。酒后不开车有很多的方法,其实酒后找个代驾也是不错的选择。那么醉驾判处缓刑的条件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醉驾判处缓刑的条件及其相关问题。

  一、醉驾判处缓刑的条件:

  1、 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这里的3年以下并非指法定刑,即法条规定的刑罚,而是指法院实际宣告的刑罚。

  2、 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这是因为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累犯的社会危害性大,主观恶性深,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重蹈覆辙。

  3、 除上述两种类型外的一般犯罪分子,如果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则可以适用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对未成年人以及弱势群体的保护,只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不满18周岁、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缓刑只对酒精含量在120mg/100ml以下,无以下从重情节、且认罪的被告人适用:

  (1)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尚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

  (2)在高速公路上醉酒驾驶的;

  (3)醉酒驾驶营运客车(公交车)、危险品运输车、校车、单位员工接送车、中(重)型货车等机动车的;

  (4)醉酒在城市道路上驾驶工程运输车的;

  (5)造成他人轻伤且负有主要责任的;

  (6)无驾驶汽车资格醉酒驾驶汽车的;

  (7)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汽车而驾驶的;

  (8)在被查处时逃跑,或者抗拒检查,或者让人顶替的;

  (9)在诉讼期间拒不到案或者逃跑的;

  (10)曾因酒后、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处罚的。

  二、醉驾是什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第二款、第四款规定: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三、醉驾要判刑吗?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此时需要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属于醉酒驾驶。

  因此,只要是机动车驾驶人体内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并且开车上路的,那么就能够依法判刑。

  首先我们要结合着刑法当中对缓刑的适用条件,然后司法实践中又专门规定了醉驾适用于缓刑的一些特定条件。如果酒精含量已经达到了一百毫克以上的话是没有被判处缓刑的机会了,比如说醉驾的标准是刚好达到了80毫克,还是属于第一次,而且没有造成任何的社会危害性结果,那争取缓刑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以上就是关于醉驾判处缓刑的条件及其相关问题。只有充分知道这些才能醉驾判处缓刑的条件并以此为界限,严格按照法律规范来减少我们生活中的风险。同时本文也可以为您解决一些与这方面相关的分歧并解决与醉驾相关的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