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判实刑需司法矫正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19 13:23
人浏览

  被判处现刑的罪犯是否需要司法救济,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用于社区矫正的:被判处缓刑或缓刑的;在监狱外被临时处决的;被判处缓刑的人;那些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受到惩罚的人。接下来,法律快车的小编将为您介绍判实刑需司法矫正吗的相关内容!欢迎您的阅读!

  一、判实刑需司法矫正吗

  判实刑不需再司法矫正。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于非监禁刑和行刑制度的有关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种罪犯:

  (一)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二)被宣告缓刑的罪犯;

  (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四)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五)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二、缓刑由哪个机关执行

  缓刑的执行机关是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报道。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三、监外执行对执行人的要求

  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确定。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九条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在对社区矫正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

  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第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除以下情况外,不适用社区矫正:被判缓刑、缓刑的;被暂时监外执行的;被判处缓刑的人;那些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受到惩罚的人。判实刑需司法矫正吗,法律快车的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有更多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