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有哪些?刑事责任能力种类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02 15:08
人浏览

  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道德义务也逐渐的发展成了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的一种。究竟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有哪些呢刑事责任能力种类有哪些?下面由法律快车的小编给大家讲讲,希望对您有帮助。

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有哪些?刑事责任能力种类有哪些?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的理论根据来源在哪里?

  关于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研究有两种典型的学说,即形式的作为义务论和实质的作为义务论。近代刑法学之父费尔巴哈率先提出了形式的作为义务说。他认为“不作为犯通常是以规定行为人的特定法律根据(法律和契约)为前提的”。

  此后,德国学者斯班恩伯格(Spangenberg)和亨克尔(Henkel)在其著述中就将作为义务的范围拓展到婚姻、家庭生活关系领域。而先行行为被认为是作为义务的根据之一是由德国的刑法学家斯鸠贝尔(Stubel)提出来的,至此,德国刑法关于作为义务“形式的三分说”即确立。

  从形式上说明义务来源的类型,具有明确性,对严格区分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阻止以实质判断为借口而扩大不真正不作为犯处罚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仅从形式上描述义务的来源也存在不足,突出的问题是无法为作为义务的来源提供实质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不作为犯罪?

  刑法通论认为不作为犯罪即以不作为的形式实现的犯罪,是指负有特定的义务,能够履行该义务而不履行,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因而严重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由此可知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应当负有特定的作为义务。

  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有哪些?

  1、法律明文规定的积极作为义务

  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指由其它法律规定并由刑法加以认可的义务,这里的法律包括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如果只由其他法律规定,而未被刑法认可,则不能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因此,拒不抚养、赡养的行为,可能构成不作为犯罪。

  2、职业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

  它是指一定的主体由于担任某项或者从事某种业务而依法被要求履行的一定作为义务。该类型的作为义务有的规定在法律法规中,也有的规定在具体行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中。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履行相应职责的义务,值勤的消防人员有消除火灾的义务等等。

  3、法律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

  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等,引起一个积极作为的义务(行为人通过合同行为自我创设一个积极作为义务),行为人有义务履行。

  而一般情况下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一定的义务,只产生违约的法律后果,并不会产生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只有在合同一方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给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严重侵害的情况下,这一作为义务才能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如合同行为、自愿接受行为等可能导致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义务。

  4、先行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

  先行行为作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是由德国刑法学家斯特贝尔首倡的,1884年的德国判例首次确认了先行行为与法律,契约同样是作为义务的来源。

  我国刑法界的通说认为先行行为只要足以产生某种危险,就可以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而不必要求先行行为具有违法的性质。如成年人带着儿童游泳时,就负有保护儿童生命安全的义务。

  刑事责任能力种类有哪些?

  刑事责任能力种类包括以下内容:

  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有完全的辨认与控制能力,适用对象是16周岁以上、精神正常的人;非盲聋哑人。

  2.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仅对刑法规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辨认与控制能力,适用对象是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完全没有辨认与控制能力,适用对象是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丧失辨认与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4.减轻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虽有责任能力,但其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完全责任能力者有一定程度的减弱。适用对象是14-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未完全丧失辨认与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盲人(双目失明);聋哑人(又聋又哑)。

  不作为的核心是行为人没有履行义务,然而在不履行特定义务期间实施的其他行为不属于不作为的内容。责任能力是刑罚适应能力,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及刑事责任能力种类的具体内容,若您有其他疑问,可以登录法律快车官网免费咨询律师,我们将为您解答困难。

(责编:白芷)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