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免刑事处罚的条件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14 09:04
人浏览

  犯罪份子在作出违法犯罪行为之后,通常情况下会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受到一定的刑事处罚,但也有例外的情形。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免刑事处罚的条件是什么?免于刑事处罚和无罪的区别有哪些?哪些情况下可以减轻刑事处罚?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一、免刑事处罚的条件是什么

  免于刑事处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免于刑事处罚和无罪的区别有哪些

  免于刑事处罚和无罪的区别:

  1、两者所依据的法律不同

  免予刑事处罚所依据的是《刑法》三十七条的规定,而无罪判决所依据的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

  2、两者的所适用的条件不同

  《刑法》第三十七条,免予刑事处罚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犯罪情节轻微,二是不需要判处刑罚。只有当两个条件同时符合时,才能适用免予刑事处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

  (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2)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3)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即当法律规定为无罪的和证据不足的应当作无罪判决。

  3、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

  “免予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但因犯罪情节轻微,而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免于刑事处罚仍构成刑事犯罪,会保留案底。

  无罪判决的法律后果是:当嫌疑人被羁押的,应当立即释放。无罪,当然就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不受刑事处罚。

  三、哪些情况下可以减轻刑事处罚

  1、特殊主体

  (1)未成年人犯罪: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在量刑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完全丧失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其实施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犯罪预备、中止或未遂

  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自首

  《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免刑事处罚的条件是什么相关法律知识,由此可知,免刑事处罚的条件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等。如其它疑问,欢迎向法律快车发布法律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