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最新放火未遂的量刑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10-24 12:38
人浏览

  在日常的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火可以取暖,同时也可以烧毁财物。一些人为了引起恐慌而故意防火焚烧公共财物,危害公共安全,就会构成放火罪。那么最新放火未遂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呢?下面法律快车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放火罪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114条和第115条的规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二是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能根据《刑法》114条的法定刑处罚。只有当放火行为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才能根据《刑法》第115条的法定刑处罚。

  二、放火罪的认定

  1、区分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的界限

  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因此,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从理论上说,界限不难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在处理具体放火案件时,对于某种放火行为是一般放火行为,还是构成放火罪,有时发生意见分歧。

  2、区分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刑法》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即《刑法》114条和第115条。这两条的关系是,《刑法》114条是规定放火罪的构成要件的基《刑法》114条款,第115条是与114条相联系的结果加重条款。根据刑法理论,结果加重的条款是不发生犯罪未遂问题的,只有该条文规定的严重结果发生了,才能适用该条文。所以,认定放火罪的既遂、未遂,应以《刑法》114条规定的放火罪的构成要件为标准。根据《刑法》114条,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点着了目的物,引起目的物燃烧,使目的物有被焚毁的危险,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目的物被焚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例如正要点火,就被人抓获,或者刚点着引火物,就被大雨浇灭等,应被认为是放火罪的未遂。

  三、最新放火未遂的量刑标准

  放火未遂依然构成放火罪,可能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

  放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放火,就是故意引起公私财物燃烧的行为。放火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即用各种引火物,直接把公私财物点燃;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故意不履行自己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

  通过上述介绍可知,放火罪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也了解了最新放火未遂的量刑标准,如果有其他相关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咨询的免费法律快车律师,可以帮助你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