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罪之特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16 04:18
人浏览

  核心内容:医疗事故的发生,造成了严重后果,损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为此刑法对于医疗事故罪做出了详细规定,那么改罪有怎样的特点呢?下面由法律快车刑法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无行为即无犯罪”,要构成犯罪首先要有行为。就医疗事故罪来说,危害行为就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违反有关的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医疗事故罪的危害行为具有如下特点:

  1、发生在合法的诊疗护理过程中

  医疗事故行为必须发生在医疗行为中。在我国刑法中,非法行医行为所致之事故成立非法行医罪,而不是医疗事故罪。因此,就诊人所接受的医疗行为是否为法律所认可即成为判断医疗事故罪成立的前提。

  首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必须具备医务资格之人员的医疗行为才可能是合法的诊疗护理行为。其次,具有医务人员资格的人所实施的行为也并非都能成为医疗事故罪中的医疗行为。在我国,医务人员大多是在各种医疗机构内以其所在的医疗机构的名义从事医疗行为,其医疗行为的合法性,首先要受制于其所在医疗机构的合法性。

  2、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我国刑法第335条明确规定,构成医疗事故罪的,必须“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可见,要认定医务人员构成医疗事故罪,还要医务人员存在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一般认为,所谓严重不负责任,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医疗行为中违反医疗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其应尽的医疗职责。这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也是相符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发生医疗事故的前提。

  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包括作为与不作为。所谓作为,就医疗事故而言,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积极实施医疗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所禁止的行为。不作为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本应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诊疗护理工作,而无正当理由未履行自己职责的行为,以至于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