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诈骗共同犯罪量刑标准是怎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22 23:15
人浏览

  诈骗共同犯罪的量刑根据主犯从犯的区分,以及在犯罪活动实施过程当中的出力情况按照法定刑来进行量刑,可以判处无期以下的刑罚。所以下面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诈骗共同犯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咨询法律快车。

  一、诈骗共同犯罪量刑标准是怎样

  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1、诈骗罪量刑标准(未遂):

  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2、刑法修正案(七)新增诈骗罪量刑标准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共同诈骗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我国《刑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2、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

  3、主体要件。本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诈骗罪会被没收财产吗

  1、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2月16日)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3、所以,一般的诈骗是不会没收财产的,只有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才有可能会没收财产。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诈骗共同犯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全部内容。现在的电信诈骗活动往往都是通过共同犯罪实施的,如果正确进行量刑是实务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了解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