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公诉案件开庭不通知家属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7-20 15:11
人浏览

  民事案件一般是自诉,而刑事案件自诉和公诉案件,对于公安部门移送的案件,犯罪事实清楚的,才能由人民检察院向法院提起,作为当事人的家属想要了解案情的心情是急切的,那么公诉案件开庭不通知家属吗?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公诉案件开庭不通知家属吗

  除未成年人为被告人的以外所有刑事案件,开庭前,都不会通知被告人的家属。

  (一)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1、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2、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二条 开庭审理前,人民法院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1、确定审判长及合议庭组成人员;

  2、开庭十日前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辩护人;

  3、通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开庭五日前提供证人、鉴定人名单,以及拟当庭出示的证据;申请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的,应当列明有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

  4、开庭三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

  5、公开审理的案件,在开庭三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二、公诉案件可以撤诉吗

  所谓公诉案件,亦即刑事公诉案件,是指由各级检察机关依照法律相关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提起诉讼的案件。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的案件,以及对于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已涉嫌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从而提请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诉讼活动。这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的一项诉讼权利,通常称为"公权",公诉案件是不可以撤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三、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区别

  自诉: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向法院直接提起的刑事诉讼。

  公诉:公诉案件是指由国家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控告权,指控被告人犯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对被告人定罪科刑的案件

  两者的区别:自诉是当事人自己提起的诉讼。公诉是检察院依职权主动提起的诉讼。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八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审查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并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自诉;

  (二)不属于本院管辖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

  (三)不符合前条第二项至第八项规定之一,需要补充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内补送;

  (四)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三项规定宣告被告人无罪后,人民检察院根据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依法受理;

  (五)依照本解释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裁定准许撤诉的案件,没有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

  (六)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或者退回人民检察院;

  (七)被告人真实身份不明,但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应当依法受理。 对公诉案件是否受理,应当在七日内审查完毕。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公诉案件开庭不通知家属吗”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除未成年人为被告人的以外所有刑事案件,开庭前,都不会通知被告人的家属。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