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刑事案件二审发回重审期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17 14:51
人浏览

  我国案件审判制度遵循的是两审终审制度。也就是案件在经历第一审程序后,会再进行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会有以下判决:维持原判、发回重审等。那么刑事案件二审发回重审期限是什么?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

  一、刑事案件二审发回重审期限

  一般是3个月,发回重审的刑事案件,必须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审理期限是三个月。

 刑事案件  二审发回重审 

  二、刑事案件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的案件 。

  刑事案件一般都是国家刑事司法机关主动介入,在受害人或者群众报案、举报后,公安、检察机关即会介入侦查。然后由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由法院作为法律的裁判者进行公正的审判从而达到制裁犯罪人和保护人民的刑法目的。

  三、刑事案件若是涉及未成年人的原则

  1.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26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后第277条)第1款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利

  《刑事诉讼法》第26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后第277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

  3.通知指派辩护

  《刑事诉讼法》第26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后第278条)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4.全面调查

  《刑事诉讼法》第26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后第279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

  5.慎用逮捕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26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后第280条)第1款规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6.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刑事诉讼法》第26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后第280条)第2款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7.法定代理人在场的权利

  《刑事诉讼法》第27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后第281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认为办案人员在讯问、审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意见。讯问笔录、法庭笔录应当交给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阅读或者向他宣读。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进行补充陈述。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适用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

  8.不公开审理

  《刑事诉讼法》第27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后第285条)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9.犯罪记录封存

  《刑事诉讼法》第27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后第286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这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带来的刑事案件二审发回重审期限的相关内容。刑事案件中发回重审是因为具体案件事实不清楚、原来判决不准确等等。若您对于这方面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向法律快车律师进行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