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时效规定司法解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24 15:06
人浏览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行政诉讼,法律也是规定了诉讼时效的,超过这一时效会丧失提起诉讼的权利,那么行政诉讼时效规定司法解释是什么?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行政诉讼时效规定司法解释

  任何诉讼程序都包含各种各样的时效制度,行政诉讼也是如此。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既是为了有效保护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效率,也是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对行政诉讼时效不作具体规定或者没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其具体行政行为一直或较长时间处于可受追诉的不确定状态,不仅在证据的取得上有一定困难,增加了案件处理的难度,而且不利于保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开展,影响正常的行政管理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行政诉讼时效应当分为以下两种:

  1、一般诉讼时效。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2、特殊诉讼时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时效

  二、行政诉讼时效是否中断

  行政诉讼时效会中断。中断事由是因为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当事人自身的原因。因上述原因被耽误时效的,耽误时间不计算在内,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延期,由法院决定是否同意。

  三、行政诉讼流程

  (一)起诉阶段在该阶段,原告要写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要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明确的事实根据;4、属于受诉法院的管辖。

  三、受理阶段

  在该阶段,法院要对起诉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案件决定受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

  四、审理前的准备阶段

  在该阶段,主要是各种诉讼文书的提交和发送,有以下几个环节:

  1、法院要组成合议庭,要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

  2、被告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和有关材料,法院再向原告发送答辩状副本;

  3、法院为诉讼进行其他准备工作。

  五、开庭审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重点是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法庭的审理形式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不需要当事人到场)。

  六、判决阶段

  经过审理,法庭查明了事实,依法作出判决。注意,行政诉讼一般不以调解结案,但行政赔偿诉讼和附带民事诉讼可以调解。判决有以下形式: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判决。判决后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从而引起二审。

  七、执行阶段

  判决后,当事人在法定的期限内不上诉的,判决生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行政诉讼时效规定司法解释的相关内容,根据法律的规定,行政诉讼一般诉讼时效为六个月。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