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16 07:55
人浏览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是什么?下面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是什么

  (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中自然人应提交身份证明;法人应提交当年度经年检合格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工商部门、编委等其他登记部门出具的法人资格证明;其他组织应提交营业执照或其核准登记部门出具的资格证明。同时,原告应确认自己的受送达人和送达详细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并承担因送达不能而产生相应法律后果。

  (二)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是作出所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并提供被告明确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的详细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原告应提供与争议事实有关的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并填写证据清单,注明证据名称、份数、证明对象及提交时间。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行政诉讼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

  《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具体的开庭时间,但是一般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三、行政诉讼立案需要什么材料

  (一)提交起诉书正本一份,并按被告行政机关的数目提供相应的副本。

  (二)证明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

  原告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的复印件,港澳同胞身份证明复印件;

  原告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资料或社会法人登记证,同时还应提交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或主要负责人证明书(加盖公章)。

  (三)受委托代为起诉的,应提交原告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写明委托事项、权限、期限及联系电话。

  公民代理的,同时提交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律师代理的,同时提交律师事务所的公函和律师执业证件的复印件。

  (四)证明行政法律关系存在的材料,如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机关不予受理决定书等。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应当提交复议机关的决定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证明。

  (六)行政赔偿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是什么的相关内容,由此可知,行政诉讼立案是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诉讼依据的,而且还要有明确的被告。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