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法原则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9-20 10:40
人浏览

  行政诉讼法原则有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等。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除了遵循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以外,还遵循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两个特有原则。

  一、行政诉讼法原则有哪些

  行政诉讼法原则有:

  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4.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5.使用民族语文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6.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7.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二、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

  涉外行政诉讼除应遵循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适用于涉外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涉外行政诉讼有两项原则: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1.同等原则

  同等原则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时,可以享有与我国公民、组织在行政诉讼中所享有的同样的诉讼权利,同时也应承担与我国公民、组织在行政诉讼中所应承担的同样的诉讼义务。它是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国民待遇”原则在行政诉讼中的体现,它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他国进行行政诉讼提供了可靠保障。应当指出的是,涉外行政诉讼的同等原则,只适用于行政诉讼上的权利和义务,而不适用于实体法上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与外国人在我国法律上实体权利是否同等取决于实体法的具体规定。

  2.对等原则

  对等原则是指外国法院对中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国法院对其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同样的限制。主权国家在处理相互之间的有关事务时,应当以平等互惠为基础,这在司法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对等原则。

  三、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所谓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关系以行政职权为核心,只有与行政职权的行使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社会关系才是行政关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