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10-13 00:17
人浏览
导读: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行政处罚主要是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

  一、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

  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因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不履行行政上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行政责任的形式又有两种,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1.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六种,即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2.行政处分的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二、行政责任有哪些构成要件?

  1.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这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

  2.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

  3.主观过错的要件性问题。行政领域的违法行为,只要认定下来,就不再过问行为人的主观因素,即可视为主观有过错,这是行政法的一个特点。

  4.违法行政或者不当行政,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

  5.行政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

  6.只有发生在行政公务行为中的行为才能引起行政责任。

  7.行政责任的追究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

  8.行政责任的成立,并不以损害的存在和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为普遍要件。

  三、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快车提醒您,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区别如下:

  1.产生原因不同: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之间因违反民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或者当事人所约定的义务而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社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适用法律规范不同:

  民事责任适用民事法律规范

  行政责任适用行政法律规范

  3.承担形式不同

  民事责任的承担形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行政责任的承担形式有: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

  4.追究责任的形式不同

  民事责任按照不告不理的原则,由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后再由法院判决

  追究行政责任是在确定行政责任的基础上,有权追究行政责任的机关强制负有责任的行政机关或公务人员履行一定义务。有权追究行政责任的机关主要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