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有哪些内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3-01 00:50
人浏览
导读: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的内容包括原告主体适格;需要被告明确;需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等。行政诉讼立案后的开庭流程是法院会在开庭前通知相关人员参加诉讼;审判长会在开庭时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等。

  一、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有哪些内容

  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的内容具体如下: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行政诉讼立案后如何开庭

  行政诉讼立案后的开庭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开庭准备:人民法院应在开庭前3日传唤、通知当事人、诉讼参与人按时出庭参加诉讼。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张贴公告,载明开庭时间、地点、案由等。

  2.开庭审理:在开庭审理时,审判长会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第三人,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等。

  3.法庭调查:这是庭审的重要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当事人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等,来查明案件事实,审查核实证据,为法庭辩论奠定基础。

  4.法庭辩论:在合议庭主持下,各方当事人就本案事实和证据及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阐明自己的观点,论述自己的意见,反驳对方的主张,进行言词辩论。

  5.合议庭评议:法庭辩论结束后,合议庭会休庭,由全体成员对案件进行评议。评议不对外公开,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对不同意见也必须如实记入笔录,评议笔录由合议庭全体成员及书记员签名。

  三、行政诉讼立案后多久判

  法律快车提醒您,行政诉讼立案后,一般会在在四十五天内或六个月进行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