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处罚行为做出的期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8-10 10:01
人浏览

  在我国的法律上,很多都是有时限的规定的,例如我们所说的民事和刑事诉讼时效,这都是通过时间的约束对执法机关和公民做出的某些要求,那么行政处罚行为做出的期限是怎么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特点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以下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行政处罚行为做出的期限

  行政处罚法只规定了两年时效期限,也就是说违法行为发生后两年内没有发现的,不得再做出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此时效的规定是六个月。

  而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九条:“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的规定,你说的情形又超出了期限,所以应当是违法的。但是违反期限对行政机关和行政处罚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法律并没有规定。从法理上来推断,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应当是无效的,可以提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二、行政处罚的特征

  (一)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定权限;

  (二)行政处罚是针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

  (三)行政处罚的目的既是为了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使其以后不再犯;

  (四)行政处罚是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三、行政处罚法的调整范围

  《行政处罚法》第2条规定: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也就是说《行政处罚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两个方面:行政处罚的设定和行政处罚的实施。行政处罚的设定是指法律规定的有权力设定行为规范的国家机关首次独立自主地规定何种行为是违法行为,并规定给予该种违法行为以何种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设定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哪一级国家机关、哪一类性质的国家机关有设定何种行政处罚的权力。具体地说,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各自具有设定哪一种行政处罚的权力。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对于行政处罚做出时限的问题我国与此相关的法规中并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一般的要求是30天之内。而对于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规定是2年的时间,并且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的也有6个月的时间限制。所以,行政处罚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处行政裁决的时间也不一样。以上就是行政处罚行为做出的期限的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