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官场博士多,高校官僚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30 10:29
人浏览

  人大校长纪宝成:中国最大博士群在官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昨天在杭州提出,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应有适当调整,并当场倡议教授治学,还学术权力以学术,赢得全场分贝最高的掌声。

  令纪宝成担忧的是学术权力市场化,各式各样的博士学位开始泛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 详细>>>

  观点声音:

  官场博士群根源在于学术官僚化

  越来越多的官场博士群,根源就在于国内高校日益严重的学术官僚化。如果没有学术的自治,没有学术的独立,没有校园的民主,就不可能有含金量十足的学位证书,也不可能遏制官场文化中日益浓厚的文凭崇拜主义。此外,在干部的提拔任用上政府还应该更加尊重民意,更加民主,改变单纯的“文凭决定”观念。官场博士群同样应该引起公众的警惕,试想如果官员连文凭都作假,公众又如何相信他们能够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上不做假呢?详细>>>

  博士为何要扎堆官场

  现在高校泛行政化现象日益蔓延,人们更多关心的,不再是学术水平,而是行政职务和级别:有了官位就有权力,有了权力,再获取职称、课题、房子、车子等就不是什么难事。一个即便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学者,如果没有行政领导的“恩准”,也很难获得应有的学术发展资源,就更别遑论一般科研人员了。学术环境欠佳,成为部分博士“弃学投官”的重要原因。 详细>>>

  最大的官场又何尝不在高校?

  以最近曝出腐败案的武汉大学为例,据报道,“武大一次召开副处级以上干部会议,可容纳700多人的逸夫楼礼堂居然都坐不下,而文革前,武大副处级以上干部不过10多个人”。而作为此次腐败案主角之一的陈昭方,虽然“一天没教过书”,却拥有“博导”头衔。“一天没教过书”也可以在大学当“博导”,没有真实学术能力和水平的官员凭借手中权力“博士化”,当然也不奇怪,这实际上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详细>>>

  最大博士群在官场是最大的学术不端

  官员掌管国家行政权力,而高校则是思想阵地,两者建立良好互助关系,可以用学术之力影响政策的实施,同时可以让最新的学术成果转换成施政的方针,二者相得益彰,促进社会进步。可如今,高校沦为行政力量的“后花园”,用最高学位证来换取官员手中的社会资源,如此似乎也是互相合作、相得益彰,只是得益者并非社会和公众。 详细>>>

  公务员"公交专车"与群众"收腹"挤车

  “合肥公交接送公务员上下班”被质疑挤占公共资源,而重庆媒体发出的“网友议最挤公交”一文中那句“同志们收腹再上两个”让人发笑之余透着多少辛酸。何时我们不用再“收腹”挤公交?

  失效的职称评定:是该改良还是该取消?

  “变味”的职称评审成为个人谋利的竞技场,为了评职称花费大量精力,以至于影响本职工作。而职称评审内部各种不公平让评审的作用失效。我们该调整机制还是取消累人的职称评审?

  公务员报考"高烧不退"该怎么"治"?

  面对“高烧不退”的公务员报考热,有关部门除了提醒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外,更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快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缩小其他职业与公务员实际待遇之间的差距。

  关停所有网吧 “居心”何在?

  实践早就证明,上网者随意发表言论,靠关网吧是解决不了的;孩子对网络的依赖,靠关网吧也是治不好的。当地相关部门真有这个决心,不如断电比较彻底,回归口口相传社会,岂不更干净?

  观点PK:司机醉驾乘客该不该受罚?

  公安部近日下发《关于修改酒后驾驶有关法律规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与醉驾司机同乘一车的乘客也应进行处罚”等内容,对此,有人认为支持有人反对,您以为如何?

  江西:县官开博,玩的不是“秀”

  江西大力提倡党政干部开民生博客为问政于民提供了一个通道,但某些官员的“空壳博客”等将做秀做到互联网上。开博的目的是问政,若开而不管、不纳民意,这样的博客不开也罢。

  其实我们比谁都在乎诺贝尔奖

  我们对诺奖的期待无需掩饰,如果我们在期待中能正视自己的差距,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杨振宁先生断言的“20年内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一定会成为现实。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