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主体的类型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8-20 12:17
人浏览

  行政法律法规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主要是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而其中行政主体必须要依照行政法规的规定来执行,那么行政主体的类型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行政主体的类型有哪些

  行政主体资格的认定,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主体的类型:

  1、行政机关

  (1)中央行政机关

  (2)地方行政机关

  2、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

  (1)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二、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根据行政法的规定,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

  (1)通报批评;

  (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4)返还权益;

  (5)恢复原状;

  (6)停止违法行为;

  (7)继续履行职责; .

  (8)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

  (9)纠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

  (10)行政赔偿等。

  《国家赔偿法》第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3、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

  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三、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区别

  1、对象不同,行政授权的对象包括机构和组织,行政委托的对象包括机关、机构、组织和个人。

  2、依据不同,行政授权依据法规或规章的授权,行政委托没有明确依据,只要不违背特别规定即可。

  3、方式不同,行政授权可以通过直接授权的方式,如《学位条例》第七条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授权,也可以通过间接授权的方式,如《学位条例》第八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国务院的授权享有学位授予权。行政委托可以通过实际委托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推定委托的方式,若授权依据不足的,推定为委托。

  4、后果不同,行政授权使被授权的机构获得行政主体的资格,行政委托被委托的机构并没有获得行政主体的资格。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行政主体的类型有哪些”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也属于行政主体之一。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