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2-21 16:43
人浏览

  医院每天都要接纳很多的病人,对于一些可能具有高度感染性的病患要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避免扩大感染,因此我国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那么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6年9月1日发布实施,包括总则、组织管理、预防控制、人员培训、监督管理、罚则、附则等。

  如该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监督管理和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1)未建立或者未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

  (2)未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以及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3)违反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

  (4)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

  (5)未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6)未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职业卫生防护。

  二、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1、患者与医院协商解决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进行沟通,双方达成共识后,签订调解协议书,以此种方式解决医疗纠纷,通常称之为“私了”.由于医患双方医疗纠纷本质上是平等的医患主体双方的民事争议,依据民法自治原则,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

  2、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

  我国卫生行政部门是政府的一级职能部门,其职责主要是贯彻实施政府的卫生方针政策,保障人民的健康,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处理解决医疗纠纷是由其职责所决定的,当医疗机构和患者单独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时,可以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协商解决。

  3、民事诉讼方式解决

  当卫生行政部门也不能成功调解时,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即发生民事诉讼。一般来说,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前,都要劝双方进行调解,并以法官身份提供第三者的帮助,称之为司法调解。医患纠纷经司法调解仍不能解决纠纷,法官不得不进行司法裁决,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解决纠纷,这是医患纠纷解决的最后方式。

  三、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

  1、发生医疗事故的主体

  发生“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行为的违法性

  “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的事件。从医疗实践看,最常用、最直接的是部门关于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管理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过失”造成的,即,是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而不是有伤害患者的主观故意;对患者要有“人身损害”后果。这是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至关重要的一点。

  4、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

  这是判定是否是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存在过失行为,但是并没有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这种情况不应该被视为医疗事故;而虽然存在损害后果,但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并没有过失行为,也不能判定为医疗事故。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信息,由上可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包括总则、组织管理、预防控制、人员培训、监督管理、罚则、附则等。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