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研究者比较了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22 21:10
人浏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35卷第10期 中国研究者比较自体骨髓单核细胞(BM—MNC)和内皮祖细胞(EPC)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修复梗死心肌和改善心功能的疗效研究者选取23头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BM—MNC组[(3.54±0.90)×10^8个细膨头,n=9]、EPC组[(1.16±1.07)×10^7个细胞/头,n=7]以及对照组(n=7),比较细胞移植以及移植4周时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和心肌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移植前比较,移植4周时BM-MNC组、EPC组左室射血分(LVEF)分别降低2%[(68±10)%比(66±7)%,P〉0.05]和0[(69±7)%比(69±8)%,P〉0.05],对照组则降低10%[(70±9)%比(59±7)%,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左室收缩末压(LVESP)、心输出量(CO)和左室等容收缩压力最上升速率(+dp/dtmax)的变化值在BM—MNC组和EP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著小于对照组的变化值(P〈0.05)。舒张末压(LVEDP)和等容舒张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在细胞移植前后各组变化不明显(P〉0.05)。EPC和BM—MNC移植的心肌梗死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4.1±0.6)%、(8.4±3.8)%和(11.4±3.2)%,均P〈0.05],EPC组较BM-MNC组有减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体BM—MNC和EPC移植均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作用可能通过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实现。移植EPC与BM-MNC改善心功能的疗效相当,但还需进步评价。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