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就诊笔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24 07:04
人浏览

年岁大了,便会动脉硬化,血压偏高,这是自然规律,为此必须每月医院走一趟,配些降压药。几年下来,对于医院的服务,大抵是满意的,唯独一次例外,印象深刻,郁闷久之,记述如下:

在候诊走廊里移动了十几次座位后,轮到了我,看诊的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女医生,我已经坐在她旁边,她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一心拨弄着电脑上的按键,几分钟后开腔了:

“开什么药?”依旧没有正眼看人。

“请替我量量血压。”

终于,瞟了我一眼,可能是扰乱了她的思路,有点讨厌,生硬地为我测了血压,像机械手臂的操作,富有金石气息。

“开好的药?还是差的药?”冷冰冰又掷来一句。大凡病人,除非有自戕倾向者,谁敢吃差的药?在我莫名其妙的时候,她嫌我拎不清,又发话过来:

“开贵的药?还是便宜的药?”

原来如此,她以价格的高低来衡量药物的档次,而不是根据病情需要,这种方式和口吻似乎在超市大卖场,望望墙上贴着的文明守则,如何如何热情为病人服务的口号,言行太不一致了,我不禁愤懑了起来:

“请你解释一下好药、差药的药理,以及它们的毒副作用,”病人有这个知情权。我环视一下就诊室的其余几位白发苍苍的唯医生之命是从的病员,都惊愕地看着我。

她颇感意外,停顿了一下:“贵的药,进口的,作用快一点,国产的便宜些,作用慢一点。”尽管答非我问,也不计较了,大致她只能这样回答的。我顺着她的调子说:“我吃差的、国产的、便宜的、作用慢一点的就好了。”

我不迷信进口,懂得节约和保护自己民族工业的道理,也了解自己的病情,所以作出了这个选择。

这是一件真正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横梗在我心脑之中久久不能忘去,我不是唱高调,凡做医生须有献身精神的,现今市场经济社会,办事不能违背经济规律,但精通业务、热诚待人两点不可缺,像上面这位女医生是不够格的,只在“铜钿眼里跹跟斗”。政府花了多少资金,改善医院环境设备,千方百计降低药价,点点滴滴雨露之恩决不允许变为个别人劈头盖脑浇向病人的一盆冷水,硬件更新了,软件如何跟上去?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天重温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大医精诚”论十分必要,他强调做医生要讲究精、诚两字,务业要精,“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掌握病因病源、心理病理药理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韩愈所谓“业精于勤”;待人以诚:“(做医生)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大致说了摒绝私心、一视同仁、全心救治三个要点,归结为医生诚的准则,否则便是生灵的“巨贼”了。

倘使给我看病的女医生看到此文,或许会问:既然孙思邈这样赤诚待人,那么他的著作为什么还要称《千金方》以千金来估量药方呢?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救命胜过千金,所以才命名的。古代孙思邈是我们的典范。今日在抗震救灾中,置精诚于灾区人民,慷慨赴难救援平民百姓的热血健儿们,更是我们民族的精英,学习的楷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