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在手术风险面前病人医生都需要包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24 10:22
人浏览

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在医院被人连砍多刀,身受重伤。此消息刚报道时,许多人会自然地联想到当下不和谐的医患关系。然而搜索徐文医生,却发现她医术精湛,口碑极好,2009年当选为北京市卫生系统首批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就是曾经在徐文医生那里医治过的行凶者王宝洺,也曾在《追究喉科专家徐文“故意杀人罪”》的博文中反映,2006年他入住同仁医院时,徐医生对他很热情。但,王宝洺对手术并不满意,认为医生对他进行了“医疗欺诈”,“每天生不如死,每天只想报仇”,称“伪手术”让他留下了多重残疾。

个性不成熟者会将手术理想化

众所周知,手术从来都是有风险的。但认为医生拿手术来“故意杀人”,并且是针对一个原本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这样的想法显然有违常理。

我国自古就有七分药、三分毒的说法。药物治疗尚且不完美,更何况有创伤性的手术。所以,在进行手术前医生都会把可能的风险交代清楚。但如果患者将手术过于理想化,从内心深处就拒绝风险,在期待落空的情况下不能接受现实,则提示患者的个性存在不成熟、不健全的一面,即不能适应现实的社会规则。

手术存在问题,患者及其家属不满、抱怨也是合理的。如果有诉求,可通过正当渠道来表达。但因此迁怒于医生,并对医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报复,如此的思维方式暴露出的是患者不良的心态和不健全的人格。尤其是,他只看到手术的后遗症,而无视手术去除的肿瘤;仅着眼于自己丧失的部分,而无视已经获得的康复,也体现了他以偏概全的不良认知方式。

病人医生都需同理心、包容力

事件发生之后,很多医务人员感到震惊、愤怒、忧虑、失望,对施暴者表示谴责,对徐医生表达同情;大多网民也对受伤的医生表现出同情、理解和关心;小部分网民认为这是医护人员因恶劣的医患关系付出的代价。不同人群的感情背后,折射出人们复杂的心态,这表明现在医患关系缺乏的正是同理心、包容力。

1、少数网民出现“移情”,将自己就医过程中的不愉快体验与这个事情联系起来,发泄一些对医院的不满。比如,医生给自己的时间太少,花的医药费太多等。看病难、看病贵原因复杂,非医生、医院一己之力能够解决,面对众多就诊者的压力,医生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给患者的时间少,并不意味着医生就是怠慢患者。

2、有些患者的躯体疾病通过内外科治疗而缓解了,但在心理感受上,可能还停留在病人的角色意识上,会产生缺失感、不完整感,身心健康难以整合统一、协调同步。这些是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求助心理门诊,而非综合医院医生能解决的。

3、如果医护人员长期被误解,一直在负性情绪下工作,他们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影响治疗质量和安全。但无论什么时候,病人永远是弱者,疾病的折磨使得他们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医务人员应当具有强大的包容力,相信对方也能感受到你的诚意。病人和医生多一些同理心、包容力,就会少一些冲突、少一些暴力。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