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03 08:22
人浏览

优秀的教师善于用丰厚的文化底蕴精湛医术;用高尚的职业境界诠释医德;用宏阔的眼界提升思想;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彰显灵性。医学人才因就业环境不同,总体而言应注意如下五方面:

志存高远,敢为人先。医学之路布满了荆棘,志不强者难以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地。作为老师,要帮助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拓展其眼界,鼓励其勤于思考,勇于攀登,教授其医学知识,但更要给予他们挑战权威的勇气;需引导他们以攻克医学难题为己任,鼓励他们主动发挥创造力、自主性和想象力去探索、研究,不要一味地以西方医学理论为真理,而应主动构建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为具有独立思考判别能力的医学家而非诊疗常规指导下的医匠。

精勤不倦,持之以恒。中国外科学奠基人裘法祖先生称:“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充分体现了医生对生命的敬畏。中国历代医家都把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精勤不倦,持之以恒的态度无疑是攀登巅峰的捷径。

无私无畏,求是求真。求是求真是本着无私无畏、公平公正的原则去追求真理,它提起了超越利益的兴趣,消除了划分人我的偏见,确立了科学研究的道德理念,保持了永久平和的心境,体现了科学工作者严谨审慎的价值观,是保障医学研究真实准确的准则。

补偏救弊,长善救失。其一,初入杏林的医学生常犯四类错误:或贪多嚼不烂、知识面狭窄、避重就轻、浅尝辄止。老师的作用便在于督促其克服此类弊病,即确定明确的研究目标,以专一的问题为中心从事研究时,要旁征博引,深入探索掩盖于表面之下的知识网络及其相互关系,并分析推理,反复求证,培育学生百折不挠的恒心与毅力。其二,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要搭建起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的平台,让每个学生找到能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位置,并促进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彼此获益。

教学相长,精益求精。与其说教育是一种传承,不如说是一种唤醒。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发掘了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智慧,教会了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为学方法。而学生在学习、思索与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不断地与教师的交流与碰撞也可给老师以提示。医学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原创力的人,而这样的人才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希望。

黄晓军 (原载于《光明日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