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大学生村官患白血病续:将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05 17:39
人浏览
  7日上午,汪凯在解放军307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的193毫升造血干细胞随后输注到张广秀体内本报记者 张倩 摄
采集造血干细胞时,女友给汪凯鼓劲儿。 本报记者 郭建政 摄

  本报北京3月7日讯(记者 李钢 张倩 高明兴) 7日,从东营志愿者汪凯身上采集的193毫升造血干细胞顺利输注到张广秀体内。医院专家表示,目张广秀状态不错。全国人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专程到医院看望汪凯,并出席造血干细胞交接仪式。卫生部部长陈竺,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省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姜大明同看望。

  7时40分,在解放军307医院,汪凯来到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实验楼。8时许,采集正式开始。11时20分,采集结束。“一共采集了194毫升,采集过程非常顺利。”医生提取了1毫升造血干细胞作样本保留,并嘱咐汪凯,休息十分钟左右他就可以正常活动了。

  在随后的交接仪式上,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主任洪俊岭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赵越在“造血干细胞交接单”上签了字。

  12时左右,从汪凯身上采集的造血干细胞送到北大人民医院。在干细胞送到前,守在张广秀旁边的医护人员已经做好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切准备工作。干细胞送到后,立即开始了移植手术。半小时后,193毫升干细胞就完成了移植。

  手术完成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骨髓移植部副主任刘代红介绍说,“广秀目前状态不错,尤其是她心理调节能力很强。只是由于刚刚完成了‘大化疗’,身体比较虚弱,需要休息。”

  今天造血干细胞移植完了,是不是移植手术就已经结束了呢?刘代红解释说:“干细胞移植跟外科手术用手术刀切除肿瘤不一样,确切地说,次移植应该是输注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就像播一样。完成输注一般不会有什么风险。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移植手术的第四阶段合并症的处理,她要闯过感染、排异以及复发等各种难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刘代红介绍说,骨髓移植手术共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预处理,也就是大化疗,这个过程实际是要摧毁病人原有的造血和免疫系统,昨天张广秀已经做完了。而第二个阶段就是今天进行的造血干细胞输注,也就是一个“播种”的过程。之后,就是第三阶段成长过程,等干细胞成活了,广秀也就可以从无菌病房转到普通病房了,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三四周的时间。最关键的是第四阶段,后期合并症的处理,而大的合并症会在移植后的一年之内出现。

  “现在可以说广秀的治疗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会视病人和供体的情况决定,看明天是否再进行一次干细胞输注。广秀的骨髓移植是一个很漫长连续的过程。不是说今天手术完成了,就治愈了。”刘代红说,“我们宣布治愈一般要等三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

  我是来见证幸福的

  7日上午11时许,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来到解放军307医院,看望了刚刚结束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汪凯。

  “干细胞志愿者讲的是人道、博爱的情怀,无私奉献的情操,你无私地奉献自己最宝贵的造血干细胞给一个最需要的病人,这个行为我们要大力提倡,号召多的人向你学习。”华建敏对汪凯说。

  “两会期间这么忙,谢谢领导的关心,我一定保证完成任务。”汪凯说。华建敏则高兴地回答了一声:“好。”

  “有人问我,现在开两会这么忙,为什么到这里来。”华建敏表示,两会期间出现频度很高的一个词语就是幸福感,在307医院看望志愿者汪凯,是两会上关于幸福感讨论的一种延续。

  华建敏说:“张广秀是个好同志,是个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抱病坚持工作,心里想着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富起来,她的内心是幸福的,体现了一个年轻人的人生价值观。她患了白血病是不幸的,但是全社会都关心着她。”

  “汪凯很年轻,刚刚23岁,在企业当司机。他是一个志愿者,志愿者的内心是幸福的,他愿意奉献自己的知识技能、时间,去服务大众,是一种利他主义的幸福。”

  “张广秀得了白血病,从这一点来讲她是不幸的,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给了她无限的关怀和支持,从这一点来讲她又是幸运的。”

  看了看周围的人,华建敏接着说:“汪凯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幸福。他把造血干细胞捐献出来,非亲非故,素不相识,没见过面,但还是愿意捐献。他把他所能捐献的东西捐出来,使别人幸福就是他的幸福。”

  “关爱人的生命,就是我们党所贯彻的以人为本。关爱人的生命,这个责任很重,比泰山还重!”华建敏最后说。看望期间,华建敏还向汪凯颁发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荣誉证书。

  在张广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到北大人民医院看望了张广秀并与她进行了视频通话,鼓励她早日战胜病魔。随后他又赶往解放军307医院看望了汪凯。

  省委副书记、省长、省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姜大明看望了汪凯,并向他颁发山东省红十字会荣誉会员牌。

  姜大明说,汪凯是山东省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121例捐献者,是山东19万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优秀代表,鉴于汪凯志愿服务和无私奉献精神,山东省红十字会已授予其“荣誉会员”称号和“红十字博爱勋章”。本报记者 张倩 李钢 高明兴

  采集前打了9次动员剂

  7日早上6时许,解放军307医院的护士为刚刚睡醒的汪凯注射了一针动员剂,这已经是汪凯第9次注射动员剂了,也是他采集造血干细胞之前最后一次注射。护士告诉记者,她们每天都会对汪凯进行简单的体检,其中包括血常规和体温、血压等方面。

  “采集造血干细胞我不怕,打动员剂的反应我也不怕,除了头两天以外,现在也没感觉有反应了。我最怕的就是每天早上的抽血化验,那个小针头扎下去,很疼的。”躺在床上的汪凯笑着说,虽然有点儿疼,但是为了救人他都能坚持。  本报记者 张倩

  采集三小时胳膊不能动

  7时40分,汪凯在医生、女友和公司领导的陪同下,前往即将为他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实验楼。负责为汪凯采集的实验师张婧为汪凯讲解了采集仪器的原理,然后在汪凯的两个前臂上分别连上了两根针管。“胳膊保持放平,身体可以活动,想吃什么喝什么都可以,但胳膊不能动。”张婧对汪凯说。

  8时许,汪凯的血液从连接右臂的针管中流出,采集正式开始。已经习惯了每天打针的汪凯微微皱了下眉头。汪凯的女友一个人悄悄躲了出去,眼圈红红的。[page]

  11时20分,采集结束。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汪凯一直比较轻松,但就是胳膊不能动。

  本报记者 张倩

(编辑:SN021)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