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直升机急救”被指富人救援 空中急救推广困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05 18:12
人浏览
  参与急救演习的AS350B3直升机(俗称“小松鼠”,可搭乘4名乘客,改造后可容纳台担架和2名医生)
  近日,北京市急救中心展开“地空联合医疗急救演练”,称在不久的将来,北京市民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将可以申请直升机救援然而,提是,申请者必须支付每小时3万元左右的费用。高昂的收费迅速成舆论的焦点,如何让直升机救援真正“服务民生”,而不是沦为“富人救援”?

  空中急救试航北京市民急救将可以“打飞的”

  10月14日下午,河北省张北草原上120急救中心医务人员正在对一次特交通事故的伤者进行救治,而预计的救护车辆因故不能及时到达。正在此时,事发地点上空传来阵阵轰鸣,一架灰蓝色印有急救标志的直升机穿过云层,缓缓降落在距离伤者30米外的草地上。两分钟后,一名重伤患者被抬进机舱,两名医生随行,直飞最近的医疗点。

  是北京市急救中心(120)与首航直升机通用航空服务公司联合举行的一场救援演练行动,也是北京市首次“地空联合医疗急救演练”。演练当天,北京市急救中心(120)与“首航直机”签订初步合作协议。北京市急救中心负责人透露,北京地区在未来的5年内,将形成覆盖全市区域的直升机紧急救援体系。今后,市民拨打120,将可以申请直升机救援。

  直升机具有起降灵活、运输快捷的特性,根据一般时速,直升机从北五环飞到南五环仅需10到15分钟。北京市急救中心负责人范达说:“像发生在门头沟、延庆、怀柔等远郊区县山地和北京周边高速路上的突发事件,伤员需要到医疗条件好、技术成熟的位于市中心的大医院进行救治时,直升机将发挥作用。”

  据范达介绍,“直升机急救”服务主要包括伤患“转运”和“紧急医疗救援”。目前市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参与的直升机救援,都是等候在警务直升机的临时停机处将伤者送入医院,属于“转运”服务。未来医务人员可以在直升机上使用机载设备,对伤势较重的伤员同步进行抢救。

  3万元每小时 直升机费用由使用者埋单

  据范达介绍,目前北京市急救中心使用的直升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由北京市政府航空队所有,主要指的是北京市公安局的警用直升机,担任重大搜救任务,不收取任何费用。另一类则归商业租赁公司所有,市民使用后必须向租赁公司付费。政府航空队的直升机必须接受相关部门的统一调配,普通市民可以申请的通常是商用直升机,须承担一定费用。

  据了解,具备紧急救援能力的直升机上需要配备一定的医疗设施,如心肺复苏(CPR)相关设备和基本急救药物,同时还要配备专门的直升机急救医生,即经过专业训练,具备在直升机上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能力。直升机急救对人员和硬件的超高要求,使得这急救模式的花销高得惊人。

  首航直升机公司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目前参与急救演习的AS350B3直升机(俗称“小松鼠”,可搭乘4名乘客,改造后可容纳一台担架和2名医生)为例,每架售价2300万元人民币,按照每年飞行500小时计算,一年的使用和维护费用为1250万元。依据此成本进行估算,该机型租赁的市场价格约3万元每小时。

  网友质疑 昂贵的直升机急救是富人救援

  申请直升机救援产生的每小时3万元的费用,市民自己掏腰包,引发不少网友的担忧和质疑。

  近日,人民网推出“北京引入直升机急救,您怎么看”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9.8%的网友表示“反对,费用高为富人专享”,还有29%的网友表示“质疑,高收费恐见死不救”。

  网友提出,直升机救援价格如此之高,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沉重甚至是无法负担的救援资源。而对于富人而言,则可以随意使用直升机救援,这样一来,“所谓直升机救援只是富人救援”。

  对此,首航直升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首先,3万元每小时的费用只是市场报价,我们公司与北京市急救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价格上会有一定的优惠。其次,我们正在与几家保险公司接洽,希望能采用在国外比较普遍的商业保险形式,即空中转运费用由保险公司全额承担。因此,实际需要市民承担的费用是很低的。”

  另外,据北京市急救中心负责人透露,直升机急救目前与首航直升机只是初步确定合作,具体的合作方式、费用支付还有待进一步的商讨确定。卫生部等机构将制定相关预案,讨论“今后在什么情况下启用直升机参与救援”,其中涉及部门合作。这意味着,未来,政府所有的直升机将加积极地参与到医疗急救当中,为有需求的人们提供免费的服务。

  专家指出

  推广直升机急救是未来趋势,目前仍然存在困难

  南京军区454医院空运医疗队队长石海明是我国直升机应急医疗方面的先行者,曾在训练中完成过直升机上手术,并主编了《直升机医学救护与救援》一书。据石海明介绍,直升机救援具有快速、安全、无痛苦等特点,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都建立了完善的直升机急救体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石海明坦言,目前国内在直升机医疗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大范围的推广普及主要有三方面的困难亟待突破。

  首先是直升机使用、维护成本高,普通百姓无力承担其使用所产生的费用。

  其次是空域使用审批手续复杂,影响直升机救援响应速度。记者从首航直升机公司了解到,从接到直升机申请,经过向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和八达岭机场申报,到获准起飞,最快也要两小时。石海明说:“对于外伤急救等情况来说,这时间仍然过长。最理想的直升机急救申报应该达到"边起飞,边申报"。”

  此外,石海明认为,医疗直升机的配备和飞行医生的资质认定仍有待加强。石海明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对“飞行医生”的界定仍不明确,少医院曾通过与国外先进医院交流经验来达到培训的目的,但是官方尚未将“飞行医生”认定为一个固定的“职级”,因此对于飞行医生的训练和考核目前只能由各医院自行把握。“在直升机救援机制成熟的国家,"飞行医生"已经是医疗领域的一个专业划分,需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才有资格上机。”

  委员建言

  服务民生需要建立直升机急救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杨思泽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直升机急救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然而城市愈发拥挤的交通却常常让紧急救援无法开展”,杨思泽委员认为,“直升机急救的起降灵活、运输快捷的特性相对地面救援,能够更好地满足快速救援的需求”。他建议,完善应急制度,应建立直升机应急救援体系。[page]

  全国政协委员陈峰进一步提出,可以对症下药,从以下方面有针对性地扶持直升机急救服务的发展。

  一是改革目前空域管理模式,简化申办空域使用手续。进一步加快开放的时间进度和空域高度,加快试点布局。

  二是建立直升机急救财政补贴制度。对有关通用航空的补贴办法,除了重点扶持农林作业等具有准公益性质的作业项目外,建议将对个体的直升机急救申请也纳入补贴范围。

  三是制定直升机购置的税收优惠政策,给予金融扶持。由于国内使用的直升机绝大多数是进口的,除为近海石油服务享有减免关税待遇外,其他用途均要缴纳较高的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关税,合计为购机价格的22%)。建议将税收优惠政策扩大至直升机急救服务领域的直升机购置;给予购机运营的企业购机补贴、贴息等。

  四是加大对直升机急救专业人员的培养。直升机急救体系的完善,将需要大量专业的飞行员和“飞行医生”,建议加大对直升机专业人员的培养;同时在政策层面鼓励军转民飞行员人才流动。(韩柳洁)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