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宝宝谁剥夺了你的被哺乳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05 19:47
人浏览






任钰雯 郑辛遥

胡晓艳 郑辛遥

周春 郑辛遥

刘冉 郑辛遥

 
 
【主持人】

吴小鲁

【嘉宾】

任钰雯

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

周春

律师,某网站“母乳最好”俱乐部领队

刘冉

外贸公司职员

胡晓艳

自由职业者

主持人的话

随着数十种婴幼儿配方奶粉、液体奶质量问题的被曝光,上海众多年轻的妈妈和准妈妈们开始考虑回归最自然、最安全的婴儿食品——母乳喂养,“牛奶是小牛的最佳食品,人类的婴儿就应该吃人奶”的说法也逐渐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人们意识到,婴儿,既是目前中国愈演愈烈的生育高峰的主体,同时又是毋庸置疑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最重要的权利之一——被哺乳权,往往被父母等闲视之。即使到了现在,层出不穷的奶粉广告,“母乳喂养到半年就没营养了”、“吃母乳的宝宝长不胖”等真假难辨的概念,仍在不同程度上动摇着年轻妈妈们脆弱的神经。

近日100多位“母乳妈妈”在世纪公园聚会交流母乳喂养经验,我们邀请到其中的四位年轻妈妈,来共同探讨一下母乳喂养的话题。

1 各种误区导致母乳喂养困难

主持人:据我了解,晓艳的母乳喂养时间在四位当中是最短的,好像只有一个月?

胡晓艳:差不多。我是去年4月份生的女儿,怀孕的时候,医生或者我周围的人,并没有给我任何关于母乳喂养的建议,我自己对此也是似懂非懂的,当时的想法就是,有奶水就喂,没奶水就不喂。在整个坐月子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跟奶水不足和乳头疼痛作斗争。我挤出来的奶水都是清的,女儿吃不饱,而且她一吮吸,我就觉得钻心一样的疼痛。再加上我坐完月子之后就得了重感冒,要吃药,医生让我暂时不要喂奶,然后就全面给小孩吃配方奶了。

主持人:我问过一些放弃母乳喂养的妈妈,“奶水不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想请问,怎么现在会有这么多的妈妈奶水不足呢?

刘冉:我想说的是,即使你奶水不足,也不意味着你必须放弃母乳喂养。在这点上我妈妈对我的影响很大,她有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观念,就是母乳喂养至少得一年。我坐月子的时候奶水也不足,但我妈妈鼓励我坚持。我纯母乳喂养到4个月,后来实在不够才加了配方奶,算下来我母乳喂养的时间有11个月。

周春:关键还是有误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比如很多新妈妈以为,多喝发奶的汤水奶水就会多起来,结果喝汤喝到肚子胀也没见奶水多。其实,发奶最重要的是多让宝宝吮吸,宝宝的小嘴巴比任何汤水都更能催奶。我儿子现在已经13个月了,他一直是吃母乳的。另外,家人的支持对母乳喂养的妈妈也非常重要。

任钰雯:我从去年9月开始正式担任国际母乳会的哺乳辅导,来向我咨询的中国妈妈,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觉得我奶水不够”。我就问她们,这种“我觉得”是从什么地方来呢?乳房上又没有刻度,你有没有一个客观的指标呢?很多妈妈的感觉其实都是错误的,其中又有大部分的感觉来自外界的灌输。比如,有很多老人家认为小孩子就应该白白胖胖,一旦体重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提出要给孩子增加配方奶。连很多地段医院的儿保医生都会告诉年轻的妈妈,你奶水不足,不养孩子,要添奶粉,或者是奶水没营养了,应该断奶了!这些都是武断的、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年轻妈妈们很容易受这些错误观点的影响,轻易就选择了加奶粉或者干脆断奶,还以为这是对孩子好。

刘冉:随着近几年的生育高峰,奶粉广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而且动不动就说添加了什么营养成分,对小孩身体好脑子好免疫力好什么都好,这种诱导也会让新妈妈失去母乳喂养的信心。我看到有明星夫妻代言奶粉广告说“第一次做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真没有常识,对孩子最好的绝对是母乳,而不是奶粉。

2 母乳喂养知识亟待更新

主持人:周春和钰雯都提到母乳喂养的误区,但是新妈妈们获得正确母乳喂养知识的渠道实在很有限。如果不是问题奶粉事件,母乳喂养还是很难受到重视。

周春:我个人认为,造成目前母乳喂养严重缺失的首要原因,就是妈妈们不懂得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也没有相应的获取这些知识的渠道。很多新妈妈从孕期开始就看育儿方面的书,订杂志,还参加医院的相关培训,但是系统的母乳喂养知识是很少被提及的,仅有的一些还可能是错误的。如果我没有接触“母乳最好”俱乐部,没有参加过国际母乳会的活动,也许我也做不到全母乳喂养或者不会哺乳这么长时间。

胡晓艳:对,我就是不知道该去问谁,去医院给小孩体检的时候问医生没有奶水怎么办,医生就告诉我,没有奶水嘛,喂配方奶就好了呀!要是当初我能够得到指导,我是很愿意母乳喂养的。我女儿六个月一过就感冒住院,我也知道不一定是没吃母乳的关系,但还是有点后悔。[page]

任钰雯:我有两个小孩,第一个母乳喂养了7个月,因为我生了一场大病就断奶了。生第二个之后,刚开始遇到些喂养困难,然后得到了包括国际母乳会在内的很多支持和帮助,母乳喂养了27个月。在美国,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向很多方面求助,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的电话号码都在网络上公开,但国内的母乳喂养环境就不是很乐观,据我了解,绝大多数医生没有接受过母乳喂养的专业培训,他们的知识非常需要更新。比如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母乳喂养时间是两年及以上,但上海明确支持母乳喂养到两年的医生寥寥无几,很多妈妈都提到儿保医生告诉她们“孩子不达标你奶水不够”,“四个月可以添辅食了”,“六个月后母乳没什么营养了”等等。她们可以努力顶住家里人的压力,但如果连医生都这么说,这真会让很多原本想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们崩溃掉。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钰雯母乳喂养妈妈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就是生病了要吃药,还能不能继续母乳喂养?

任钰雯:这也是一个让妈妈非常头痛的问题,很多妈妈在挂盐水的时候,甚至在牙科医生的病床上给我打电话,问我打麻醉药是否会影响乳汁质量。妈妈们当然不能保证在哺乳期就不生病,其实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选择不影响母乳喂养的药物,比如常见的感冒、发烧、胃肠道疾病、乳腺炎,完全可以持续母乳喂养。即使是一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等,都能在和医生紧密的配合下,做到母乳喂养。这对母婴双方都是有利的。

3 “背奶”妈妈成为最新时尚

主持人:工作压力也是母乳喂养的一大障碍,很多妈妈休完产假上班,也就意味着母乳喂养结束了。但是现在出现了一批“背奶”的妈妈,她们把吸奶器和储奶瓶带到单位,利用工作间隙吸奶、冷藏,然后用保温包带回家给宝宝做第二天的口粮。周春就是一位资深的背奶族。

周春:我是休完4个月产假之后就上班的,到现在背奶已经9个多月了,“母乳最好”俱乐部还有背奶超过二十个月的妈妈呢。我可以说,每一位背奶妈妈都是勇士,因为她们必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最明显的困难,是现在几乎所有公司都没有专门给你吸奶的地方,我们只能到洗手间、更衣室,还有空的会议室或库房吸奶,非常不方便。还有就是周围人的不理解,甚至会被认为母乳喂养影响了工作。我们不指望别人都能理解我们,但也请不要把我们看成异类。我们只是想给宝宝最天然、无污染的食物,很多人自己也会选择绿色食品,反而对宝宝的食物,没有这个概念。

刘冉:可惜我那时候没有接触过背奶族,否则母乳喂养的时间还能更长一点。我最怕的是出差,二三天的短差,我索性把妈妈和儿子一起带着,但时间长了就不行了。有一次我去广州出差一周,为了防止回奶,只能在洗澡时把奶挤掉,想着我儿子还在家吃奶粉,真心疼。

主持人:很多妈妈都是从“母乳最好”知道背奶族的。现在“母乳最好”是越来越火了呢。

周春:确实如此。我刚开始上“母乳最好”的时候,经常发言的网友就是那么几个,后来队伍就越来越壮大了,很多背奶妈妈都开出背奶帖,记录自己的背奶生活,大家定期聚会、互相交流、鼓励。尤其是“问题奶粉”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妈妈来“母乳最好”咨询和讨论了。一些混合喂养的妈妈想追奶,实现全母乳喂养,还有已经断奶一段时间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健康,回归母乳喂养,我们十月份的月度话题就是“追奶与重新哺乳”。

4 母乳喂养是亲子双赢的过程

主持人:某些爱漂亮的妈妈之所以不母乳喂养,是因为怕影响身材,比如发胖和乳房下垂,你们怎么看这种担心?

周春:我个人觉得,遗传和饮食习惯对身材的影响,比母乳喂养与否大得多。同样是母乳妈妈,有的很胖,有的就很瘦。我身高159厘米,体重九十多斤,不熟悉的人几乎不知道我生过小孩,更不知道我是母乳妈妈。至于乳房下垂,其实哺乳并不会改变乳房的形状,那些改变是怀孕造成的。另外,母乳喂养不仅是对小孩好,对妈妈自身也好,母乳妈妈每天比常人多消耗500卡路里热量,所以哺乳其实是很好的产后减肥方式,哺乳还能降低妈妈患乳腺癌、子宫癌、糖尿病、骨质疏松的风险,这是很多妈妈都不知道的,她们只注意到了负面信息。

任钰雯:其实怀孕到了第七个月,妈妈的乳房就已经做好了母乳喂养的准备,不母乳喂养,对乳房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2007年,根据美国整形医师协会ASPS的会议上报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母乳喂养本身对女性乳房的形态没有改变。其实,女性经历过生育,加上衰老,不管有没有母乳喂养,乳房形态的改变是必然的。

主持人:最后我想请问,母乳喂养除了给小孩喂奶之外,对你们还意味着其他的什么?

刘冉:我可能没有很多关于母乳喂养的理论知识,我只是觉得,生育和哺乳是女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老天给了我这样的生理构造,我就要好好去运用它。当儿子躺在我怀中张开小嘴时,我会强烈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妈妈,一个女人,母乳喂养是我的天职所在。

周春:对我来说,母乳喂养不仅仅是一种喂养方式,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全家都感受到了母乳生活带给我们的幸福、满足和方便。母乳喂养是联系我和宝宝最好的纽带,作为上班妈妈来说,我不可能有很多时间陪伴小孩,下班回家的哺乳时光,是宝宝最满足、我最放松的时候,这在情感上是不可替代的。另外,一个妈妈选择喂养方式,其实也是在选择一种和小孩相处的方式,通过哺乳传递给宝宝的不仅有营养和抗体,更有妈妈的爱。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