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纠纷诉讼时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27 19:16
人浏览

  患者与其家属在发生医疗事故之后都非常的慌乱,并不会第一时间就想到要去起诉医院,一般都会先与医院进行协商,如果医院不想承担赔偿责任或只愿意承担一部分责任的话,那么就会进入诉讼阶段,但是提起诉讼也有时间的限制,那么医疗事故纠纷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医疗事故纠纷诉讼时效

  医疗事故争议一般都涉及患者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因而诉讼时效应适用特殊诉讼时效的规定,即为一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应当知道是指按照正常情况能够推定权利人已经知道,而不管权利人是否真正知道。另外,根据法律的规定,还存在着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况。所谓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为某种法定事由的发生使原来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断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根据法律规定有如下情形:(1)权利人起诉。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权利人主张权利的最有效、最典型的方式,起诉是诉讼时效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向法院起诉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向卫生行政部门等医疗事故处理机关申请也能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2)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提出请求,要求其履行义务,这也是实践中比较普遍的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之一;(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义务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向权利人表示同意履行,也可以中断诉讼实效的进行。

  二、医疗纠纷诉讼是否一定要经过医疗事故鉴定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医疗纠纷诉讼一定要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并非医疗纠纷诉讼的前置程序。一般的说,患者只要有证据证明自己或已死亡的亲属接受过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就应当立案受理。

  三、医疗事故诉讼程序

  1、诉前准备工作。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应第一时间和医务科联系、投诉,要求复印诊疗病历,并会同医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历。

  2、诉讼。经过质证的病历将在第一次开庭后由法院移交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

  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是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整个医疗纠纷诉讼的大局。

  4、赔偿款的确定。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出来后,如认为构成医疗事故,患方可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赔偿款项。

  综上所述,发生医疗事故以后并不要求患者必须马上提起诉讼,而是在患者知道自己受到损害后的一年内提起诉讼就可以,患者在诉讼前应当准备好自己的病例以及其它资料,这些资料都会交由专门的鉴定机构鉴定。以上就是“医疗事故纠纷诉讼时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阅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