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医院的“屁股针”为何少见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20 12:14
人浏览

  扬州网讯 (记者 苏扬)感冒发烧,过去医生一般会开几针“屁股针”,即肌肉注射;现在,肌肉注射几乎完全被静脉输液的“吊针”取代。为何“屁股针”离人们越来越远?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走访。

  现象——

  只有挂水不见打针

  近日来,由于高温天气的影响,市区各大医院的就诊人数异常火爆。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一拨接一拨,但没有一位是通过打“屁股针”来治疗。

  “可能是空调吹的,有点感冒,昨天一天都是头昏脑胀的,吃了些药也没见缓解,今天就干脆来输个液,这样好得快,要不然明天班都上不好!”昨天,苏北医院输液室内,一位正在输液的先生说。

  在苏北医院、市一院、中医院、东方医院等,记者采访发现,不管患者是感冒发烧、还是腹泻不止,或是有中暑迹象,医院一致选择了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

  谈起肌肉注射,一位患者回忆说:“以前看病都是先打‘屁股针’,挂水都是病情比较严重的,但现在已经很少见到打‘屁股针’了。”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患者,他们均表示最少5年没打过“屁股针”了。

  很多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示,输液虽然贵了点,但见效快,不影响工作,大家都这样看病,已经成习惯了。对于“屁股针”的淡出,他们也很疑惑,但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位先生提出了疑问:“以前不是一直宣传‘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吗?为什么现在经常是直接输液呢?”

  算账——

  打针更为便宜方便

  记者试着算了一笔账。以最便宜的青霉素为例,目前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价格约为0.5元。如果肌肉注射,一天两针需青霉素160万单位,加上注射费、针管费、辅料费,总共不超过10元;以3天的注射量计算,不超过30元。

  如果用静脉输液的办法,以640万单位青霉素计算,所需青霉素的价格为4元,加上注射费、盐水、材料费等,总计40元左右;以3天的注射量计算,至少120元。两者价格相差约为4倍。

  而现在,输液中用青霉素的已经很少,大多选择头孢、菌必治等更“高级”的抗生素,价格又会高出好几倍。

  “屁股针”也较静脉输液更为便捷。输液一次往往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屁股针”只需要几分钟。市民如果是在工作日输液,一般需要请假半天。

  除此外,“屁股针”也更为安全。据介绍,静脉输液是直接进入血液,因此其导致的负面结果往往很难挽回;而打“屁股针”时,血管壁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可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更为安全。

  调查——

  多原因致打针淡出

  既然“屁股针”更为廉价、便捷和安全,又为何会悄然淡出,反而静脉输液兴起呢?

  市一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殷安康说,“屁股针”逐渐消失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很多患者都认为,打“屁股针”要脱裤子、选择密闭的场所,而且比较疼。人们越来越少地选择它。

  但是,更大的因素应该说是病菌的耐药性增强了。据介绍,现在市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致使耐药菌群增多,药物敏感性降低,因此打“屁股针”的效果没以前好了。

  “以前打一针就能治好的感冒,现在可能要打十几针。而输液治疗含药量大,药液直接由静脉进入血液循环,人体吸收快,药效发挥快,也方便患者。”殷安康说。

  也有医生向记者坦言,这与抗生素的夸大宣传和医院收益有一定关系。“药品收入已经成为医院收入的大头,所以医院也愿意,甚至是引导患者使用大剂量的静脉输液,去注射抗生素,以增加医院收入。”

  但多家医院都表示:“肌肉注射已经退到了次要地位,但它并不会消失。”他们仍设有肌肉注射这种给药方式,但一般用于注射退烧药、维生素、镇痛剂或产妇调节给药等特殊药品方面。

  忠告——

  吃药和打针最安全

  肌肉注射日渐冷落、静脉输液盛行,带来了新的安全用药问题。静脉输液已成为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最大隐患。

  国家药监局公布的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当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占59%,这也反映出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较高。

  据了解,在国外输液治疗有严格控制,门诊输液率一般在10%以下,而我国的输液率高达60%-70%。

  虽然随着输液器等医疗材料的改进,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在递减,但吃药和打针仍是被医学界公认的最安全、最有益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方式。

  无论是药学专家还是临床医生都表示,不管采取哪种给药方式,安全用药才是关键。他们给出的忠告仍然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打“屁股针”这一传统方式不应被轻易抛弃!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