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女子碎石手术后42厘米塑料管遗留体内七个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20 15:00
人浏览

  讯(株洲晚报首席记者王建设记者宋凯欣)周女士去年在攸县中医院做完手术后,身体一直不适,奔波各处未能治好。今年5月,她到市一医院检查,医生从其体内取出一条长达40多厘米的塑料管。原来,上次手术后,医生把这根管子遗落在她的身体里。
  
  两根管子穿体内只取出一根
  
  去年5月,周女士在老家攸县的妇幼保健院体检时,被查出体内有结石。医生建议她做手术。
  
  当年9月19日,她到攸县中医院接受手术。
  
  攸县中医院外科主任余伟平昨日介绍说,周女士肾脏与输尿管内均有结石,他们采用微创技术,利用双侧D-J管内置术,实施“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与“经输尿管腔内碎石术”。
  
  他对“双侧D-J管内置术”的解释是,将一根D-J管穿入肾脏,再将另一根D-J管穿入尿道。据称,两根管子在手术中起引流与支架作用。手术“经管医生”为吴灵敏,由在市里请的恺德微创医院一名教授主刀。
  
  周女士说,她当时并不知道医生在她体内放了两根管子。术后吴医生告诉她,一个月后来医院取出身体内的管子,后来,吴医生为她取出了一根。
  
  约40天后,她小便时感觉下身胀痛,“有时是刺痛,很难受。”她怀疑过医生是否把东西落在了身体内,打电话询问吴医生,得到答复是不可能有这种情况。
  
  数月后在市一医院取出另一根
  
  于是,周女士开始在各医院、诊所奔波治疗。
  
  昨日,周女士出示了大叠医疗记录资料。记者看到,有株洲和睦佳妇科医院、市人民医院、天元区人民医院等医院的病历、化验单、药费清单等。
  
  病例资料上均写有白细胞与线性细胞增多的现象,“医生说是发炎和感染引起。”
  
  每次,医生都为她开了不少抗感染的药物,她还三天两头跑到诊所去吊水,但“基本一点作用都没有”。
  
  她说,为治病经常到单位请假,“请得多了,公司领导发脾气说要开除我。”
  
  到今年5月,受不了病痛折磨的她赶到湘雅二医院检查。记者看到,该医院彩超记录显示“可见导尿管球囊回声”,周女士说,医生认定她体内有异物。
  
  5月30日,她再到市一医院检查后,从体内取出了一根管子。市一医院“电子尿道膀胱镜检查报告单”显示,右侧输尿管内留置塑料管一根,“予以拔出”。
  
  记者看到,这根管子比笔芯稍粗,色泽淡黄,柔韧结实。周女士说,她量了一下,足足有42厘米长。
  
  攸县中医院:走司法途径解决
  
  从做碎石手术到取出管子,历时7个多月。
  
  周女士说,到各处的检查费、药费,加上路费和请假造成的损失的工资,“至少有上万元钱。”而期间,她遭受的病痛折磨和内心的恐惧感,“给多少钱我也不愿意承受。”
  
  让她气愤的是,医院在事发后仅仅承认是工作失误,只愿给付部分医药费。“这种事情太荒唐了,我一定要讨个说法,希望医院能长个记性。”
  
  在数次与医院相关负责人接触后,周女士仍没得到满意的答复。
  
  昨日,面对记者,医院仍持同样的态度。“经管医生”吴灵敏说,手术时穿入周女士体内的两根管子,本应在术后一个月和两个月时分别取出,但只取出了第一根管子,对第二根管子“我疏忽了”。
  
  医院医务科主任贺自平则说,医院仅仅是“没有尽到告知的义务”,并无其他责任。他原想让外科用科室经费对周女士产生的医疗费等予以适当补偿,但周女士不愿意。
  
  他建议周女士走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或司法途径来实现诉求。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