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破译治医生“病”的密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24 03:19
人浏览

  核心提示医生、医院、医德、医改、医患……关于医的话题实在是大热门,不知从何时起,患者对“白大褂”失去了信任。正如一些评论所说,中国的医疗体制“病”了,医生也跟着被“传染”着。

  据卫生部近期发布的调查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医患关系趋于好转,医疗费用增速减缓,但同时对全国94个城市7000多位医护人员的调查显示,40.9%的人认为患者对其信任度降低,37%的人认为执业环境差、压力大,26%的人遭受过患者言语侮辱或躯体暴力,88%的人认为有必要防范患者对医疗行为提出的质疑和追究。

  这是一组令人注意的数字。

  医者父母心,因其救死扶伤的职业特点,使得选择这个职业的人群在品性上更具同情心和责任感。也就是说,当医生的人原本都比较善,其道德水平原本就该远在社会平均水平之上。但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医德差的事相当普遍,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从医竟成为风险职业。几年前看过一组照片,深圳的一家医院,医务人员上岗竟全体头戴钢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1961年曾做过一个实验,从社会上海招了40名实验者,年龄从20岁到50岁,教育程度从小学到博士。这是一项关于“体罚对于学习行为的效用的实验”,参与者将作为“老师”,教导各自的“学生”。师生分处两个房间,彼此看不见对方,但能听到相互的声音。每一位“老师”均配试卷,同时手边有一个电击控制器,从最低45伏至最高450伏分十个档次。控制器一端与发电机联接,另一端与隔壁“学生”的身体联接。如果“学生”答错了,“老师”可以按下钮键给予处罚,按到多少则随便。“老师”想停止实验时,会依次出现提示:“请继续。”“这个实验需要你继续进行,请继续。”“你继续进行是必要的。”“你没有选择,你必须继续。”若经四次反复怂恿之后,“老师”还是不想继续,他就可以退出。否则,实验会继续进行,直到“老师”施加的惩罚电流提升到致命的450伏特,并持续三次之后,实验才会停止。

  而事实上,“学生”是由实验人员假冒的。“老师”按下扭键,假冒的学生会打开录音机,配合着发电机的动作而播放预先录制的尖叫声。当伏特数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假冒的学生会敲打墙壁,敲打墙壁数次后则会开始抱怨自己患有心脏病。当伏特数继续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将会突然保持沉默并停止尖叫和其他反应。

  在实验之前,米尔格伦和同事们估计,能下狠心按下450伏特的将只是少数人,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实验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第一次实验就有65%的参与者有如此心肠。这一切的结果,是因为这些“老师”处在不断怂恿他们“继续下去”的环境也即“制度”中。由此米尔格伦提出:在合适的条件下“组织化的社会环境”对人会产生相当深刻的影响。

  然而,单纯地责备医生们缺乏医德或许是不公正的,没有制度的保证,幻想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都成为道德天使是不现实的,医者也是社会的一分子。要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医疗现状,最根本的还是在医疗制度的建设上下大功夫,以制度的规范,让好人变得更好,坏人也无法得到作恶的机会。柯云路

  摘自新浪博客

  “热帖天天读”栏目欢迎您把您的关注、思考和诉求踊跃投稿或推荐至QQ互动:1424090239;MSN互动邮箱为onenews@live.cn;电子邮件发至xmtb@vip.sina.com或拨打热线96101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